交大要闻
徐飞:MBA项目强调“全球视野”+“本土功夫”
徐飞教授接受中国MBA网记者专访
[报道摘要]近日,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徐飞教授接受了中国MBA网记者专访。徐飞教授对上海交大MBA战略定位及项目特色、办学历史及取得的成绩、国际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介绍。
中国MBA网记者:首先请您谈谈贵校的MBA战略定位和特色是什么?
徐飞:上海交通大学MBA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经济视野、完整知识结构和持续创新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和商界领袖,按照“规范化、国际化、专门化、整合式和品牌化”的要求快速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我们强调“全球视野”和“本土功夫”。这里的全球视野不仅仅包括教学理念的国际化,教学大纲的国际化,师资的国际化,学生生源的国际化,更强调学生学习经历的国际化,案例开发的国际化和就业的国际化。另外,我们非常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领导能力的培养。我们正朝着“国内领先、亚洲一流、世界知名,进而成为国际一流商学院”的战略目标不懈努力!
中国MBA网记者:贵校在开展MBA教育以来主要在那些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
徐飞:上海交大的MBA项目发展快、声誉高,在同行和社会有口皆碑。学院的办学水平在国内高等院校管理专业中名列前茅,两次获得“上海市高校管理专业综合办学水平评估”第一名。2003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被评为第二名。此外,在国内外各种评估中,工商管理、人力资源学科分别被评为本科教学第一名;企业管理学科被评为研究生教学第一名;EMBA项目被评为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第三名;MBA项目被评为亚太地区最好的5个项目之一。
首先,我们坚定不移地抓国际化。最近五年尤其是去年以来,平均每周都有海外著名商学院来访,像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等就多次来访。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走出去”,以访学或是互换课程的方式推动国际化。
第二,在师资上,一方面我们在海内外学界聘请著名教授来授课和合作研究;另一方面聘请产业界有实战经验的CEO、CTO、CFO和CHO等企业家和同学分享他们的心得。我们还聘请来自咨询业的精英,比如说世界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毕博管理咨询公司(BearingPoint Inc.)、世界级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以及著名会计税务所的高管做我们课程教授。
第三是课程。课程是MBA教育的灵魂所在。课程怎么上?我们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共同分享一些案例,发挥每位教授之所长,提升教授团队的智商。多个教授的智慧弥补了单个教授上课的一些不足所导致的可能欠缺。从去年开始,我院还给MBA、EMBA定了个规矩,每学期课程的更新率不得少于10%,因为工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很快,尤其中国经济发展很快。所以,我们根据市场需要来适时地合并课程,拆分课程,精选课程,或淘汰一些课程。比如,为满足2010年世博会对会展人才的需要,我们开设了会展课作为选修课。
再者是参与国际认证。参与国际商学院组织,申请权威的国际认证已经是全球商学院发展的共识。到目前为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先后加入了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EFMD(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AAPBS(亚太管理学院联合会)等三大国际著名商学院组织。另外,学院正在积极参与AMBA(国际MBA协会)国际认证和EQUIS(欧洲质量发展体系)的国际认证。EQUIS认证在国际商学院界具有非同一般的权威地位。学院于2006年6月,正式获得了“EQUIS认证可行性资格”。自此,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家同时获得三大国际著名商学院认证组织会员资格,并率先进入EQUIS认证程序的“大学商学院”。在学院我们已达成这样的共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参加认证重在找差距,找盲点,找到自己奋斗的目标,尽快地参与国际竞争,尽快地与国际一流商学院站在一个水准上,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明年3月份我们有望通过AMBA和EQUIS两个认证。
第五是创业和创新。当今世界主旋律是创业创新。近期我们的《创业与创新管理》课程,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而开设。创业有哪些要点?如何发现机会?如何获得资源?怎么组织团队?怎么创设赢利模式?怎样设计财务模型?这些问题都是创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这门课由学院派的教授和来自投资界、会计事务所的高管共同讲授,而且把课程教学与创业大赛结合起来。创新精神应该永远具备,不能老是去追随、去模仿,应该去创新、创造。创业不仅仅是创办一个企业、一个公司,而且代表着一种进取心,一种锲而不舍、永不安于现状、不固步自封的精神诉求。哪怕不当老板,不当CEO,只做职业经理人,也要有这种精神。
第六点,学院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每周在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琳琅满目的报告会、MBA论坛、EMBA名家论坛、东方企业家讲座论坛、职业发展论坛和讲座应有尽有,这些都是免费的且对外开放。学生从这些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中获益匪浅,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并在华盛顿国际商务挑战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全国管理案例分析挑战赛等多项比赛中取得佳绩。
中国MBA网记者:贵校在国际上与其他商学院的合作是如何开展的?
徐飞: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MIT斯隆管理学院、宾大沃顿商学院、南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华盛顿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商学院、法国马赛商学院等50多所海外著名大学的商学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1997年以来,已派出优秀中青年教授60多人次赴欧美等国家进修和访问;每年有几十名学生进行互派交流,常年有数十名外籍教师参与教学,在国际化教学方面取得很大成果,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学院在新加坡设有MBA教学点,并在2002年升格为研究生院,十多年来为新加坡培养了300多名MBA毕业生。
中国MBA网记者:贵校与企业是如何合作的?是怎么来促进学员的学习和就业的?
徐飞:成立职业发展中心,重点是建立好两个数据库。一个是学生的数据库:学生都有哪些特长、有哪些潜质,有哪些工作背景,有哪些诉求,有哪些偏好等;另一个是企业的数据库:企业提供什么岗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偏向人力资源的、供应链的还是偏向财务的等等。我们请企业来做宣讲会、展示会,通过面对面的招聘交流方式,充分沟通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种方式是把学生的数据库提供给这些企业,他们来检阅、挑选优秀的毕业生。我们还与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不仅聘用本院的教授做MBA导师,还聘请企业的高管做导师,即双导师制;我们还聘请EMBA同学做MBA的指导老师。EMBA都是企业的老总,他们可以指导MBA的学习、人生职业发展方面问题。我们与企业建立友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合作办论坛,合作办大奖赛、创业大赛、案例大赛等。
中国MBA网记者:下面请您谈谈学院和学员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贵校在选择MBA学员时,是如何保持生源的质量的?
徐飞:我们有非常严格的一套办法,严把两个门槛:一个是进门门槛,一个是出门门槛。“起点高,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基础厚”是交大的校训,也是交大111年以来始终秉承的传统。今年,交大MBA考生参加MBA全国联考的总平均分名列全国第一位。
中国MBA网记者:贵校的MBA教育在各项目设置上有何特色?
徐飞:我们既有全日制MBA、普通业余MBA、IMBA,还有专业MBA:譬如金融MBA,技术管理MBA,中国制造业领袖(CLFM)项目,会展MBA,医药管理MBA等等。
2001年,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开设国际MBA和技术管理MBA等专业化的MBA项目。国际MBA面向国内外考生,采用全英文教学,授课教师绝大多数来自国外或国内其他院校,从教学设施、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5个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技术管理MBA主要面向国内外从事制造业、IT业、房地产业等技术管理类考生,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技术管理方面,受到从事技术工作考生的好评。
2003年,随着中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聚集了很多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服务企业,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呈指数增长。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上海交通大学开设了金融MBA项目。这个MBA项目参考法国马赛商学院金融MBA课程以及CFA资格考试课程,结合中国国情,增加了多门有关金融的课程。
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启动了“中国制造业领袖”项目。该项目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学管理学院、机械动力学院以及电信学院联合发起的国内首个二年半、全日制的双硕士学位项目(MBA和工程硕士)。课程及教学方法参考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原版课程和教学方法。项目的教学特色在于除了二年在校学习之外,还安排有短期实地考察及6个月在合作企业基地实习。课程考试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由我校授予教育部统一制发的工商管理硕士(MBA)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工程硕士学位证书和麻省理工学院“制造业领袖”项目结业证书。美国的“制造业领袖”(LFM)项目在MIT已有18年的历史,是MIT的品牌项目,已有优秀毕业生700多人,在北美有着广泛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得到全球制造业广泛美誉。而中国的“制造业领袖”(CLFM)项目也希望能够建成亚太地区制造业领域内一流的教育项目。这无论对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建成全国一流商学院的目标还是对上海交通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可持续合作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中国MBA网记者:您觉得每年一次的MBA发展论坛对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徐飞: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每年MBA发展论坛参加人数的逐年增加,就充分显示了发展论坛受追捧的程度。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论坛把同学们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张扬,主导态势得到强化。MBA发展论坛应该是学生论坛而不应是院长论坛、企业家论坛和官员论坛,主体是学生自己,而不是别人。第二,论坛的主题越来越务实。去年湖南大学第七届MBA发展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MBA教育”,传统文化与中国MBA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如果说去年的主题更多地是单向强调东方文化的话,今年的论坛主题“东西方管理思想交汇与融合”则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放在等量齐观、心平气和的位置,既不仰视,也不俯视,而是平视。对方有什么长处就吸取,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交汇中产生火花,在融合中得到创新。可以说每一届论坛的主题都动足了脑筋,都有所创新,难能可贵。
中国MBA网记者:简要介绍一下贵校的MBA教育概况和发展历史?
徐飞:上海交通大学MBA项目经历了15年的快速发展。年招生人数由1993年的26人增加到现在的560人,增长了20多倍,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6.64%。截至现在,共培养合格毕业生3300多人;目前在校生28个班级,约1300人。交大MBA的特色班有国际班、技术管理班、金融班和CLFM制造业领袖班和普通班;在上海、深圳、新加坡都有教学点。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启动了“中国制造业领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