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学者笔谈]丁文江:经历与感悟

  ■ 苦难并不都是一无是处,只要面向大地,调整心态,全力做自己可做的事情,终会有收获

  ■ 材料就是有用的物质,有用是材料研究的灵魂。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是不能分开的。 

  ■ 在团队发展和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我有以下感悟:第一要务是育人,其次是要有一个共同的愿景、一个和谐向上的团队文化和一个合适的管理制度。

  务农

  1968年12月21日,毛泽东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16岁,仅读了一年初中的我,随着数以千万计的所谓的知识青年,来到距上海千里以外的江西偏僻的小山村插队落户务农。面对难以想象的贫困落后,一练就是6年。在这6年中,也确确实实学会了种田,学会了与几乎赤贫的农民朝夕相处,并且用仅有的初中一年级的知识,结合当时的农村实际,在那偏僻的小山村,首次发展了用化肥种水稻,用农药灭虫,用醣化饲料养猪,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受到农民欢迎。我从当时被认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担任过生产队长,总支副书记等职务。务农的6年,使我感悟到:苦难并不都是一无是处,只要面向大地,调整心态,全力做自己可做的事情,终会有收获。

  求学与科研

  1975年秋,我被推荐来上海交大铸造工艺与装备专业学习,只有初中一年级的学历要读大学,从未学过物理、化学、却要学力学、电工学,确是一场新的挑战。但务农的实践告诉我:只要肯登攀,总会有收获。努力加勤于思考,就逐渐有了掌握知识的自信。1978年考取了文革后的首届研究生,开始了我的学习与研究,掌握知识与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科研历程。

  我所以从事的研究方向是轻合金材料,接手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是国家重要领域应用的材料和铸造成型,在导师和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并获得了首次国家科技进步奖。首次科研的经历,使我着迷于轻合金材料,至今为止,已经在此领域耕耘了三十余年。所谓轻合金材料,泛指铝、镁、钛。我所从事的主要是铝和镁。三十余年的轻合金材料研究实践,我的体会是:

  材料就是有用的物质,有用是材料研究的灵魂,材料的研究如果不是瞄准应用,就不能算是在研究材料,所研究的具体问题,必须是来自于产业需求,再回到产业需求中去检验。

  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是不能分开的。世界上没有一种材料的研究不需要材料工程的支撑,世界上也没有一种材料工程能够脱离材料的基础性能。我们不懈的追求是:材料的控性与控形的统一。

  所谓学术论文是围绕某一个学术问题进行缜密的科学研究,有了独特的体验,并希望与人分享,这就形成了学术论文,不应为论文而论文,应该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

  团队与基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研究到应用的周期日益缩短,有时甚至难以区分,这就需要团队协作,可以说,在材料领域单打独斗的研究日益困难,团队分工协作,上下游相互呼应,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统一于目标需求,变得日益重要。

  我们的研究团队,经过30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支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工程化开发百余人的团队。我们在世界镁合金研究上形成了三个第一。即发表论文总数及单篇他引数第一;发明专利拥有数第一;应用部件开发数及开发能力第一。

  团队的支撑是基地,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建成了上海市镁材料应用研究工程中心和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学校及个方面的支持下,逐渐形成了校内有队,校外有体,国家有位,世界有名的镁合金研究集合体。

  在团队发展和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我有以下感悟:

  第一要务是育人,在我所在的团队,始终希望团队的成员在四个方面进行努力提高。即境界、胸怀、能力和激情。如果说,将前面三项分别作为立体坐标中的Z轴、X轴、和Y轴,你有多高的境界,就有多高的Z轴标点,你有多宽的胸怀,就有多宽的X轴标点,你有多大的能力,就有多大的Y轴标点这三个标点可以组成一个立体,这就是你的事业空间而是否能让这空间变成实体,则取决于第四要素————你的激情。

  其次是要有一个共同的愿景,我所在的团队在共同的奋斗中凝练出如下愿景:为上海交大最有凝聚的研究团队之一,成为中国镁产业最优人才的培育基地之一。成为世界镁研究最有竞争力的基地之一。

  要有一个和谐向上的团队文化,我们的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大致可分为吃放,吃好饭,开心地吃饭,三个阶段,吃放是为了求生存,吃好饭是过小康,开心地吃饭则是大家既能高效的工作,又能愉快地相处,其效赫赫,其乐融融。要达到这一境界,我们希望每一团队成员都能做到4个N。即:耐烦、耐看、内省、内敛。做任何工作,要不厌其烦,人和科研结果都要经得住时间考验,出了问题,首先要求于己,反省自己,有了成果和成就,要谦虚,收敛。

  要有一个合适的管理制度,科研工作,依托的是自觉,兴趣是最大的催化剂,但也必须有一个大家都认可遵守的管理制度。我们团队有七个研究小组,分别由七位教授领头,成立了七人联席小组,作为大事的决策机构。管理制度每年修订一次,管一年。管理的理念是实现个人的驱动力,小组的核心竞争力。团队的凝聚力的平衡和力求一致。

  屈指数来,进交大已38年了我也面临退休,但我想即使我退休,我们的团队也一定会做得更好,也会更加辉煌。

  学者小传

  丁文江,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先进镁合金材料及加工方面研究,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在SCI/E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274篇,申请发明专利103项(已授权60项),其中一项获中国专利优秀获。创建了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工程化研究和技术转移有机融合,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培养了博士后8人、博/硕士研究生50余人。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现有研发人员73人,工程人员350人,技术转移8家企业,实现了基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曾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殊荣。多次担任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镁合金开发应用及产业化”专家;第五、第六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挪轻合金研究中心中方主任;日本九州大学外部评价委员。

丁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