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师生积极参加抗震救灾纪事

  自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之后,抗震救灾工作始终牵动着上海交大人的心。地震发生后,学校党委及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发扬交大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精神传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无情、人间有情,号召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投入抗震救灾。截至5月22日晚上8点,全校向灾区捐款超过1000万元(包括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向灾区派出医疗防疫人员109人,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种抗震救灾的技术也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地震灾区。

  5月12日

  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波及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等省市。地震发生后,学校师生陆续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渠道,了解地震情况。

  下午约3点,学校接到教育部短信通知:四川汶川县发生大地震。党委办公室立即致电市科教党委了解情况,明确四川地震灾情后,即报告校领导并通知学指委、保卫处、后勤保障处等部门负责人,部署抗震防灾工作。

  下午3点,学指委召开紧急会议,学生系统成立地震工作专项工作组,制定了《学生系统关于做好地震防范措施和关心受灾地区学生的预案》,全面部署落实防震救灾工作。

  下午至晚上,学校开始对全校学生进行情况排摸,了解灾区学生是否与家人联系及其家庭受灾情况。学校思政老师与家庭受灾的同学谈心,特别是安抚好未能与家庭联系上的学生的工作。经连夜排摸确认,全校来自灾区的学生为370人,其中,重灾区的学生为19人,涉及到12个学院。同时,各学院对教职工、医护人员的家庭受灾情况进行了排摸。

  晚上,为预防上海夜间发生地震,确保学生安全。党办、校办同志晚上在办公室值班,学指委秘书长徐国权带领部分思政教师在生活园区彻夜值班。全校所有学生宿舍楼的大门均敞开,值班人员一夜无眠。

  晚上,率中国高校领导2008年研讨班正在国外学习的党委书记马德秀从美国打回电话,嘱咐:(1)由潘国礼书记牵头,对学校灾区同学进行充分的排查和全面的安排,关心他们家庭受灾情况及思想动态;(2)由苏明常务副书记牵头,关心地震灾区灾情,配合张杰校长共同研究学校抗震救灾总体部署;(3)由郑成良副书记牵头,做好学校舆情控制和抗震救灾有关新闻报道工作。

  5月13日

  上午,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潘国礼率党办、学指委负责同志深入学生宿舍,代表马书记和张校长看望部分家乡受灾的同学,向他们带去学校的关心和慰问。

  上午,校学生联合会及时向全校学生发出《用我们的爱心、抚平大地的颤抖》的倡议书,向同学们发出号召:力所能及地参与募捐,让我们的点点爱心汇聚成关爱的暖流,支持灾区的援助与重建;要主动关心周围来自灾区的同学,让他们感受交大充满大爱的校园;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积极参与西部计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一倡议在同学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上午,电院团委向全院团员青年发出号召:为四川灾区人民,献一份爱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贡献。在院团委办公室设立募捐箱,接受同学们的捐款。

  上午,一封饱含上海交大医学院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请战书送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市卫生局。请求组成救援医疗队,到抗震救灾的前线去为抢救伤员、协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贡献我们的力量。

  上午,在参加完市卫生局召开的“组建赴四川汶川县抗震就灾医疗队”紧急会议之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即刻进入战备状态,各临床科室踊跃报名参加医疗援助队。

  上午,由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1名医生、护士组成的抗震医疗队组建完毕,他们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一同组建成上海首批5支医疗队之一,待命出发。

  上午,学生寝室楼推出了地震专题橱窗,内容包括地震科普知识、宿舍楼的逃生办法和地震受灾、救助进展情况。全体思政教师全部深入学生寝室和学生班级,根据实际受灾情况,给予受灾地区的学生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抚。要求各班级紧急召开主题班会,学习地震科普知识和地震应急应对知识,要求每位同学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中午,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医院医务人员积极报名,许迅副院长主动请缨。在1个小时之内迅速组建了一支包括骨科、胸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危重急救科医生9名、麻醉医生2名和手术护士4名、外科护士2名共18人,平均年龄40以下、中级职称以上的富有经验的医护队伍。同时,医院通过BBS向全院干部职工发出号召,随时准备后续队伍,并要求全体职工立足岗位,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下午1点,院党委副书记陈敏生代表院党委对医疗队进行了思想动员及行前培训,要求大家在国家困难之际,要体现共产党员、医务人员神圣的职责,要施行救死扶伤、实现人道主义精神,希望大家做好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守医疗岗位,做好自身安全,随时准备出发。下午2点,经过积极准备已备齐了二十余箱急救药物,包括止血药、外用清创消毒药、抗菌素、心血管药物、手术器械等药品和物资,包括为医疗队员准备的方便面、压缩饼干、被套、一次性内衣等个人防护用品和相关救灾物资。

  中午,校学生联合会与红十字会学生分会、青年志愿者总队一起,在东区大转盘在第一时间开展了“人道救援,博爱奉献,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活动。与本次募捐活动同步进行的还有“共织爱心”大型十字绣活动,每人在“双心”红十字会旗上绣一个十字,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切和祝福。

  中午12点,饮水思源BBS还开通临时板面Earthquake08 (天佑天府),制定出了“理性,镇定,让我们一起为灾区同胞们祈福”的临时版规,让广大学子能够及时了解抗震救灾情况,关注灾区人民,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

  下午2点,张杰校长主持召开慰问灾区同学座谈会,向家乡受重灾的同学表达学校的问候和关怀,并送上慰问金。张杰校长表示,交大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核心内容是感恩和责任,学校会坚定地与同学们站在一起,应对灾难和不幸。灾区的学生真诚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并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的抗震救灾。

  下午,国际公共事务学院团委、研分会向徐汇校区师生发出《心系灾区,爱心奉献》的倡议,向大家号召:积极地、力所能及地参与到募捐活动当中;怀着一份真心,带着一分友爱,为来自灾区的同学们送去一份关怀;节约身边的每一分资源,把水和电留给更需要的地方。

  下午,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各职能部门在院长和书记主持下召开了紧急会议,部署了全局联动的各项工作,从临床一线,到辅助科室,到行政调配,再到后勤保障都进行了逐一落实,为赶赴前线,救治灾民,提供医疗援助随时做好准备。

  下午,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国瑶、副院长庄孟虎带着全体教职医护员工对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的关切之情来到上海市红十字会,向受灾地区捐赠人民币五十万元。上海市红十字会会长谢丽娟、副会长马强、熊仿杰、李明磊接受了捐赠,并向医学院颁发了写有“人道救助 爱心关怀”的荣誉证书。

  下午,学校通过上海市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共150万元人民币。其中,医学院、产业集团各捐款50万。

  下午,交大出版社在第一时间内参与到“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中去,通过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向灾区人民捐款5万元;同时,出版社通过上海交通大学红十字会向灾区人民捐款10万元。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第一次募捐资金10600元送至校工会,同时,全社职工还积极为受灾同伴献爱心7430元。

  傍晚,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国瑶和副院长黄钢赶到六院临床医学院看望慰问在地震中痛失亲人的赵清爽同学,并送上慰问金。

  晚上,正逢苏黎世高工爵士乐团在交大演出,演出开始前,在张杰校长的提议下,全场观众和演职人员为在地震中死难的同胞默哀三分钟。中场休息时,校学生联合会组织了募捐活动,号召观众向灾区献一份爱心。张杰校长率先垂范,众多观众积极响应,瑞士苏黎世高工爵士乐团的大部分成员也积极捐款。当晚共募集善款1.2万元。

  晚上,马德秀书记从美国分别通过电话和短信方式,和附属瑞金、仁济、新华、九院、一院、六院的院领导联系,关心联合医疗救援队派遣情况,并请院领导转达她和学校党委对救援队队员的问候。

  5月14日

  早晨,分析测试中心书记齐红向中心全体老师发出题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献爱心活动号召》的动员信。分析测试中心在岗职工共计27人,募集善款8545元。

  上午9点,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蒲公英服务社一行七人来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区分会,向四川地震灾区群众捐款近1794.15元,表达关注灾区、回报社会拳拳爱心。闵行区电视台对蒲公英服务社的公益行动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上午,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为医疗队举行了简短“赴四川汶川医疗队欢送仪式”,院党政班子全体出席,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国华向医疗队授旗,并感谢各位医疗队员及家属,为了国家利益,克服家庭困难,勇敢地奔赴灾区。会后,院党委通过BBS、电子大屏幕向全院职工提出了“抗震救灾”援助倡议,号召全院职工人人献出一点爱,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捐助灾区人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医院在南、北两部专设了募捐点。全院职工纷纷响应,截至5月14日下午2点 ,共筹集到募捐善款97736元。

  上午9点,校长张杰、常务副书记苏明、常务副校长叶取源、副校长、医学院院长朱正纲、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国瑶、副院长庄孟虎及各相关医院党政领导到机场,为上海市首批医疗救援队送行。张杰校长委托奔赴灾区的医疗救援队带上4名来自北川尚未与家庭取得联系的同学的父母姓名、家庭住址等信息,帮助了解受灾同学家乡和亲人的情况。

  上午11点,上海首批5支医疗救援队飞赴四川地震灾区。其中,4支医疗救援队分别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医疗救援队,附属新华医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联合医疗救援队,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救援队和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医疗救援队。

  中午,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职工们在坚守工作岗位的同时,利用午休时间为灾区人民捐款,全院捐款50万元人民币,仅职工个人捐款就达27.7万余元。令人感动的是,瑞金医院终身教授陶祥龄当天一早专程来到党办,委托捐款2000元;正在住院的终身教授王鸿利也捐出了1000元。另外,王振义院士还以个人名义通过社会慈善机构捐款。医院后勤职工捐款的踊跃程度丝毫不逊临床医务人员,他们中有许多是外来务工人员,虽然收入不高,还是倾囊相助,捐款2万多元。

  中午,校长奖获得者、电院研一学生王喆就来到院团委办公室,表示希望将自己的校长奖奖金捐给灾区人民。在王喆同学的带领下,电院学子们纷纷行动起来。他们通过饮水思源BBS积极关注灾区的情况,踊跃捐款、献血,并在网上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切,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灾区人民尽自己的一份力。

  中午,前来参加“让我们守望相助,让我们为灾区人民祈福——5.12汶川大地震募捐活动”的师生站满了整个医学院懿德楼前的广场。院长特别助理、学生会主席樊星代表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宣读了“我们与你同在——支援地震灾区倡议书”。当天募捐款额达161429.60元。

  下午,网络信息中心直属党支部和工会发出联合倡议书:号召全体员工支援地震灾区人民,并捐出全部党费留存活动经费4700元。全体党员和职工积极行动,总计收到捐款21050元。

  下午,闵行校区D29栋开展“集报纸,献爱心”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共收到报纸700余斤,饮料瓶100余个,变卖所得555元通过校红十字总会捐赠给灾区人民。

  13日、14日两天,经过校学生联合会、红十字会学生分会、社团总会以及各个社团、协会的联合努力,在闵行校区一、二、四食堂以及东区转盘举办的全校募捐活动,共筹得人民币147,635.68元、美元124.64元、港币55.00元、日元35.00元。与此同时,医学院师生捐款人民币161,429.60元。

  13日下午至14日中午,国际公共事务学院研分会在徐汇校区二食堂门口开展了抗震救灾募捐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很多学生志愿参加募捐活动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在食堂附近各主要路口耐心地向路人宣传。众多来往的交大师生和社会人士纷纷停下脚步,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充分体现了交大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据统计,两日来募捐活动已收到捐款总计11666.37元。

  5月15日

  上午8:20分,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咨询部主任张海音随上海市第一支卫生防疫队奔赴四川地震灾区,为灾区群众提供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开展心理救援工作。发生地震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政领导迅速做出反应,在第一时间内组织了“心理救援医疗队”。据悉,截至15日中午12:00时,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领导带头报名,全院职工积极响应,精神卫生中心已有125名医务人员报名参加医疗抢险救援队伍。

  上午,子弟小学举行赈灾捐赠仪式,家长携子女捐赠的人民币由学生带信封投入捐款箱,共捐款人民币75,000元。

  上午10点,在市学联发出“全市高校进行募捐援助四川灾区”的倡议后不久,校学联第一个展开行动,与我校红十字会学生分会联起手来,在各学院学生会的协助下,募集善款以援助灾区。经统计,15日募得善款就达13万。就在活动后不久,又收到了来自机动学院硕士生党支部、生科学院大一、大二、大三等11个班级送来的近千元善款。

  中午,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在包玉刚图书馆和文科馆发起“爱心书签”的公益活动。通过发放自己设计的“爱心书签”,号召大家奉献交大人自己的一片爱心,积极地响应为灾区捐款捐物活动,帮助灾区人民共渡难关。

  下午2点,医学院附属仁济医疗队19位医疗队员已收治了63名重病人,做了12台手术,麻醉8台,手术护士参加手术20次,参加卫生防疫1次。

  下午,仁济医院肾脏科副主任护师王咏梅作为候补成员飞往四川参加医疗救援工作,解决当地医疗力量在开展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技术能力不足的困境。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是上海市血液透析质控中心,在技术力量上与国际同步领先。

  下午,由上海交大、上海高清发起倡议,全国电视产业链内众多合作企业参与的“用国标数字电视技术参与地震救援,服务灾区人民”的爱心抗震科技救援活动正式启动。

  下午,校团委、学生联合会共同倡议举办了“天佑中华,众志成城-携手共渡,你我共同祝福”网络留言活动。截止20日,网络留言已达973条,内容有“天佑中华,天佑天府”;“愿所有活下来的孩子们都健康快乐的活下去”;“我们感慨灾难无情,我们感受人间真情。希望罹难的同胞们在天堂能够安息!爱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重建家园,伟大的民族能够团结得更加紧密。有爱就有希望,团结就是力量!”等,体现了交大学子对灾区人民的无限祝福。

  晚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侯士兵老师、王松、廖雪佚等同学应邀做客上海教育电视台抗震救灾特别节目,介绍我校支援抗震救灾情况。王松同学来自绵阳市北川县,地震发生后与父母一直联系不上,情绪非常焦虑。12日一夜未眠并定好了13日晚上的机票,准备回北川探寻亲人下落。得知此情况后,校纪委书记潘国礼、党办主任李建强、学指委秘书长徐国权、环境学院领导、思政教师、班主任等多次深入王松宿舍,送上关怀并做心理疏导。

  5月16日

  早上6点,从四川抗震救灾前线传来消息,我校医疗队今天将从凤凰山军用机场起飞,空降茂县参加救援。据悉,茂县城内80%建筑物倒塌,通信、水电线路全部中断,死伤500余人。通往县城的公路严重损毁,无法通车,工程人员正在全力抢修。

  上午,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举行“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九院为汶川地震灾区募捐”活动。许多收入微薄的护工阿姨也匆匆赶来,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截至上午9点50分,九院共收到捐款540332.66元。

  上午10点,我校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留学生在徐汇校区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支援四川地震灾区。他们表示要尽自己一份力量帮助四川人民,帮助中国朋友。本次捐款活动的发起人,来自美国的Michlle Minnis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在周二得知四川地震的消息,连日来四川人民所遭受的伤害让她十分伤心。所以,她决定发起这个活动,希望能够帮助那里的灾民。她说:“虽然我们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等不同的国家,但是我们在中国,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一个成员,我们应该伸出手去帮助家里人。”

  上午,后勤集团共为灾区募捐10万余元。交大幼儿园的小朋友知道了四川地震灾害后,也很关心灾区小朋友的生活。他们自发地把自己的储蓄罐、压岁钱带到幼儿园,为灾区的小朋友奉献自己的爱心。

  上午,由上海交大博士王延峰率领的数字电视技术救援小分队登上了飞往成都的飞机。

  中午,国际教育学院收到来自也门的我校本科留学生那吉同学的1000元捐助款和对灾区的慰问信。那吉说,中国的灾情令人难过,作为一名在中国读书的外国人,自己有责任为中国作点什么。他愿意尽自己的努力为灾区人民带去一份力量。那吉同学的义举和对灾区真挚的关心令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非常感动。

  中午,20多个交大的四川学子拉开了横幅“我们是一家人”站在募捐志愿者的后面,向每位来捐款的老师同学鞠躬道谢。他们说“灾难让我们压抑,让我们痛苦,但是我们可爱的交大老师同学让我们感动,所以我们一定要说出心中的感谢,一定要去感恩。”

  下午2点,医学院的5位医疗卫生志愿者乘坐班机飞赴灾区,前往四川省德阳市棉竹县提供抗震救灾志愿服务。上海团市委在浦东国际机场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团市委书记潘敏,副书记李跃期,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潘国礼,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国瑶,医学院组织部部长张敏明,医学院党办副主任崔勇、医学院团委书记谢艺伟和各附属医院的有关领导也赶到了现场,给志愿服务队送行。

  下午,空天院18位老师主动捐款总计9800元,人均捐款额高达五百多元。海外教育学院捐款10万元。上海交大科技园有限公司、上海慧谷高科技创业中心及全体员工自发地行动起来,共为灾区人民捐款21.7万元。图书馆共捐款人民币27350元,美金100元。

  下午,农业与生物学院团委通过举办“抗震救灾、责无旁贷”募捐活动,募集研究生善款6777.4元,本科生善款10285.3元,所有募捐款项汇总后通过校红十字会捐给灾区人民。

  5月17日

  下午,一年一度的水源杯足球联赛在南区体育场开赛。所有队员臂戴黑纱,比赛前全场默哀两分钟。随后,一句“中国加油,四川加油”的口号响彻体育场。场地旁边特设捐款箱,接受在场同学的捐款,共募得4000余元。

  晚上,上海交通大学合唱团参加“血脉相连众志成城”上海市社会各界赈灾文艺晚会。在晚会上,我校合唱团参加了“真爱永存”、“中国脊梁”等版块的演出,与廖昌永、任洁等数百名社会各界人士和文体演艺明星同台合唱,为抗震救灾贡献出一份力量。

  晚上,上海交大派出两名工程师带着急需的国标调制器飞抵绵阳,加入数字电视技术救援小分队。

  5月18日

  上午,上海医疗救援队市一分队、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传来消息,他们抱着“一定要为劫后余生的人保住腿,对他们而言,这是今后生活的一种希望”信念,在绵阳的3天工作中,没有实施一次截肢手术,为灾区伤员保住了200多条腿,300多名患者得到了医治。

  5月19日

  早晨6点30分,闵行校区菁菁广场上鸦雀无声,身着素色服装、佩带小白花的师生们集体肃立、神情庄重,举行了国旗降半旗仪式。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苏明、常务副校长叶取源、纪委书记潘国礼等校领导、来自党办、学指委(团委)、党委宣传部等机关部处以及各院系的师生1000余人自发地参加了本次仪式。

  下午1:30,民进会员、著名画家、上海交通大学詹仁左教授与弟子王琦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学术活动中心达通画廊联袂举办主题为“爱满交大 情系汶川”的赈灾义卖展,通过拍卖个人画作的形式为四川灾区人民筹集善款。在两个小时的展览中,共有16幅画作得到认购,筹集善款约15万元。认购画作的不但有校内的老师,还有很多来自企业界的善心人士。

  下午,校长张杰院士在校工会副主席倪浩和校红十字会秘书长陶剑等陪同下,专程前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代表全校教职工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50万元,充分体现了我校教职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受到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夏秀蓉等领导的热情接待和称赞。

  下午,经校工会常委会研究决定,从教职工有关捐款中提取15万元,再从工会节余经费中拨出15万元,共同组成“上海交通大学抗震救灾特别援助基金”,建立对本次遭受重灾的教职工和学生给予援助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对家庭受灾严重或双亲伤亡失去经济来源的学生,视具体情况每月给予400元至800元不等资助,援助期分为“一次性慰问、两年和直至毕业”三种类型,并准备对九月份入学的新生也采用同样的援助办法。这一基金的实施,从制度上确保了由于地震造成家庭严重受灾的学生在我校期间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下午2点28分,上海交大师生举行默哀仪式,领导、老师、同学们默然肃立,为死难者悼念,为生还者祝福。在校学校领导集体默哀3分钟,沉痛悼念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全校教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肃立致哀。闵行校区光彪楼前,五百师生自发聚拢在“众志成城,共度灾难——交大师生与灾区人民在一起”的栏板下。他们手持菊花,胸前佩戴白花,臂上别着黑纱,神情格外凝重。

  下午,农业与生物学院“人兽共患病与比较医学团队”主动请缨,要求深入四川地震灾区参加抗病防疫减灾工作。

  下午,上海龙闻广告有限公司毛友福经理来到我校,请宣传部代为转交一万元,捐给灾区人民。毛经理说,地震灾情让他非常痛心,他与交大经常有业务往来,非常佩服师生们对灾区的关心与支持,所以也特意过来奉献一片爱心。宣传部负责老师已在第一时间把捐款交到校工会,通过上海市红十字会一起献给灾区人民。

  晚上,在思源湖边,近三百名同学在烛光中共同为灾区人民祈福,同学折叠纸船,并写下自己的祝愿。

  5月20日

  早6:30,菁菁广场举行降半旗仪式活动,约500名师生自发参与,现场秩序良好,庄严肃穆。

  上午,校团委发布“三十年改革复兴路,二十载实践报国心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2008社会实践活动招募通知。计划组织一批医疗救护、心理辅导、科技扶贫等学生实践队伍,于暑期深入灾区,贡献一份力量。招募公告一经发出,就得到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

  下午,张杰校长给我校2008年四川籍25名保送生或参加冬令营获A档加分的考生,发出亲笔慰问信。

  晚上,组织开展“情系丝带、祈愿人间”活动,同学手工制作和悬挂2000多条黄丝带在学校的树上、楼梯上和栏杆上等,通过黄丝带寄托哀悼、思念、祈福、希望、盼望亲人平安。

  5月21日

  一大早,退休老党员董长发同志特地从市区赶到闵行校区,将2000元“特殊党费”交给党组织,成为我校交纳特殊党费的第一人。马德秀书记、张杰校长和我校国际交流处、财务处、实验室与设备处、组织部、宣传部、党办、校办、后勤集团、材料学院等单位的党员纷纷到组织部交纳“特殊党费”。截至22日中午,我校已收到特殊党费155486元。目前,特殊党费的交纳工作仍在进行中。

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