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校园

美出新高度!交大多处地标修复亮相,你去看了吗?

转身回眸,惊艳亮相

你发现了吗?近期校园许多地方

旧貌换新颜,惊艳再亮相

徐汇校区华山路校门及周边环境景观

红太阳广场及百年校庆里程碑

闵行校区李亭、燕云亭、饮水思源碑

四期健步道、导视标识系统等

美出新高度

一起去看看吧~

 

01 

华山路校门景观改造

从1896年的南洋公学到今日交大,徐汇校园见证了交大的发展,凝固了时光的印记。华山路校门和两侧的围墙建于1935年,既是国保建筑,也是交通大学的象征。

在建校125周年之际,学校对华山路校门及周边环境景观进行了改造提升。改造时尊重校门原有的外观、尺度与细部,优化场地的功能与流线。门前对称设置花坛并种植五针松,舒展的姿态有如迎客松般喜迎海内学子、八方来客,彰显百年学府的庄重气质与精致典雅。项目还对校门内侧南北两个花园进行了精心打造,梳理园路,打通视廊,配置植物,增添设施,形成两个开放共享的校园入口区域的景观和记忆空间。

项目于2020年12月15日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全部完成,惊艳亮相。

02 

红太阳广场及百年校庆里程碑修缮

红太阳广场作为交大徐汇校区的中心,开敞的大草坪与四周环绕的历史建筑,形成了独特的校园空间结构,历年来一直是学校举办重要活动的青睐之地。广场中央的百年校庆里程碑建于1996年,交通大学校友、江泽民学长题写碑文:“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基座北侧刻有百年校庆志和校友捐赠名录。

碑南侧台基上建有一喷水池,池中的五个红色花岗岩石球,四小一大,主球可转动,象征着五所交大同根同源,继往开来,携手同行。

项目自2021年1月初开始施工,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广场与碑体进行翻修,现已全部完成,旧貌换新颜。 

03

闵行校区李亭、燕云亭修缮

燕云亭和李亭是闵行校区思源湖畔的两座凉亭,燕云亭坐落在湖心岛上,李亭则掩映在宇穹坡层层叠叠的枫树林中,现已成为湖区周边的标志性景观,凝结了无数师生的校园记忆与美好瞬间。

燕云亭由知名校友卢燕女士捐赠。当时恰逢闵行校区初建,她接受时任校长提议,捐资在湖心岛上修建一处凉亭,供往来师生休憩畅谈,这也是闵行校区里的第一座亭台。不知不觉间,燕云亭见证了闵行校园30载春华秋实,一届届交大学子从这里走向广袤天地。本次改造中对结构进行了加固,更换了屋顶琉璃瓦,新增了木制凳面与靠背,整饬了周边环境。卢燕学长更是请好友著名画家韩美林先生书写牌匾和楹联,为燕云亭增色不少。

李亭是李金发、茅家婵老学长及其子李懋学长感念母校的培养,为祝贺母校百年华诞于1996年捐资建造。亭上刻有一对楹联:“阅尽沧桑,见四海莘莘学子皆爱国”,“欣逢盛典,看五洲代代门生均思源”。

本次改造对表面石柱进行了清洗,重铺青石台阶,新做美人靠,配植了桃树、李树,满含桃李满天下的美好祝愿。

04

闵行校区饮水思源碑

雕塑最上方是交大的立体标志,底座是一块印章,代表了交大的饮水思源精神印刻在每一个人心中,下方的水池从中心喷水,向四方蔓延,再循环从中心涌出,寓意“思源校训”永驻交大人心中,绵延不坠。水池中的大理石,通过有秩序的分割,形成一种不断延伸生长之态的脉络,寓意感恩、报国始终澎湃在百年交大人的血脉中。

雕塑朝向正东方主路,将作为一个精神地标,影响每一位交大人,勇担服务国家时代使命,一同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新征程。

05

闵行校区健步道四期建设

闵行校区东区健步道自一期开建以来已完成三期的建设,成为深受师生欢迎的健身锻炼场所。因学校基础建设需要,部分区域的健步道需进行调整。为此,学校自2020年底启动了四期改建项目。新建部分沿思源东路向北连接三号河南侧的绿带,通过闭环填补的方式,将原本断开的健步道重新联结,以小、中、大三个步道闭环组合的形式,满足师生不同强度的健步需求。同时,梳理沿路景观,激活沿河绿地空间,为校园注入崭新、明亮的色彩与活力。

健步道 

06

闵行校区导视标识系统

导视标识系统对于一个大学来说,不仅仅是功能性设施,也是一个学校文化和形象的一种体现,它的形式、色彩以及识别性、便捷性都会成为来访者的第一印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校园里现有的导视牌设置时间不同,形态差别较大,缺乏一个整体的标识系统,且随着校园的不断扩大、改建,也陆续出现了破损、缺失、指示信息不全等问题。为此,在学校“双一流”项目的支持下,启动了整体更新的工作。目前导视牌一期的建设已经完工,涉及标识牌种类有:校门处设立的全校地图导览牌、校园内带地图的多项复合指引牌、风向标指引牌以及少量停车指引牌。这些标识牌遍布校园的重要节点角落,在方便师生的同时,也成为校园里的一道新的风景。

最美交大 读书正当时

这是陪伴我们生活的校园

这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港湾

美丽交大,我们一起建设和守护

  

  
来源:后勤保障中心 校园管理办公室 基建处 文明办等

摄影:卢琦 周思未 常非 秋水等


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