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校园
姚学长说:交大课程总共分两类,高等数学和其他课程
高数题高数题高数,高数题高数题高数,不达满分不放弃!!!
听黄历说
今日宜学高数
于是
我做了两道花式求极限的题
▼
发现
黄历是骗人的!!!
当姚明学长在交大读书的时候
据他总结
交大的课程总共分两类
高等数学和其他课程
这占了半壁江山的交大高等数学,是学时排到两年半的“霸王课”,是学生们会自带座位的“加座课”。如今,她的“娘家”——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2018年,喜迎九十华诞。今天,就让小编带你看看,从1928到2018,每一堂高等数学成(nue)功(xin)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多么优秀的学院!
1
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自南洋公学建立、创办师范院伊始,便开设了数学课。到1907年开设铁路专科,后来又增设电机专科、航海专科以及铁路管理科,数学课所占全部学时数比例高达13.6%,反映出学校设立工科初始便十分重视工程基础课的数学。
▲南洋公学师范院数学课程设置大体情况表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电机专科学科表(1908)
2
1928,数学系建立
1928年,校长蔡元培和秘书长程孝刚,鉴于数学、物理、化学和国文、外文为各科的基础科目,于是设立了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中国文学系和外国文学系。德国哥廷根大学数学博士、著名数学家朱公谨任数学系首任系主任。1930年,“以造就各项基本科学专门人才为宗旨”的科学学院正式成立。借此机会,数学系得以扩充,并聘请胡敦复为系主任。
▲1935年科学学院教师合影
▲数学系学生人数向来是全校各系中最少的
▲1928年工程科入学考试《高等代数》试卷,来源于《 交大月刊》,1929年第1卷第2期
▲1930年代以数学系师生为主,科学学院编辑出版了学术期刊《科学通讯》。
▲1935年7月,中国数学会在上海成立。成立大会在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宣告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数学学术团体的正式诞生。胡敦复被推选为大会执行主席。大会决议出版两种数学杂志《中国数学会学报》和《数学杂志》。图为《数学杂志》创刊号。
3
科学思想和创造精神养成
1930年时,数学系仅有教授1人,讲师3人;至1934年数学系学生发展为四个年级后,有教授4人、讲师3人。1936年时,有教授5人、讲师2人。到1940年,教师人数大约在6-7人,其中教授4-5人,讲师、助教2-3人。
胡明复
(1891-1927),胡敦复的弟弟,交大早期肄业生。著名数学家,中国第一个现代数学博士,于1921~1927年受聘于交通大学。
“三民主义”之一的胡明复教授的课,无论“解析几何”还是“微积分”和“微分方程”,都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备受学生欢迎。一次月考,题目是计算圆环的惯性矩,这是考查学生掌握积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结果一半学生不及格,大家要求重考,胡明复一口应允。到了考试那天,题目发下来,学生大为意外,原来是旧题重出。尽管是重做一遍,还是有许多人考得一塌糊涂。这件事让学生们一生难忘,他们从此懂得,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1927年暑假,胡明复不幸在无锡老家溺水而逝,年仅36岁。然而,与其并称“胡氏三杰”的长兄胡敦复、次兄胡刚复则长期在交大分别担任数学、物理教授。
胡敦复
(1886-1978)江苏无锡人。著名数学家、教育家。1930年-1945年任交通大学数学系主任,长达15年之久。
作为数学系主任,胡敦复主张理论与应用并重,既重视基础理论,又重视结合工程学科的应用,注重学生的科学思想和创造精神养成。
“五权宪法”教授之一的胡敦复,是当时交大学生公认的微积分权威。胡敦复在讲“微积分”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微分以及极限的概念,用“切豆腐”打比方说:将一块豆腐先切1/2,然后再切1/2,再1/2,再1/2……通过这个例子,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极限,以及从极限到绝对零、趋近零再到积分等等,抽丝剥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胡敦复上课时漂亮的板书也是学生佩服的内容之一。曾有学生说:“胡师敦复,教大一‘微积分’,讲课认真,内容精彩。黑板字迹,一丝不苟。边讲边写,有如碑帖,颜柳再生,不过如此。”
朱公谨
(1902-1961),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第一位应用数学博士。1928年受聘交大数学系教授并首任系主任。
朱公谨是那种真正视数学能给人带来无限愉悦的人,他认为“数学最准确、最优美,沉醉其中定有无限乐趣”。
交大1946届毕业生钱钟彭回忆:“有一次朱公谨先生讲课,题目是偏微分方程的特殊解。他没有照一般地分成抛物线型、椭圆型、双曲线型那么讲,而是由边界条件出发,指出可以用各种方法,如逐步逼近、变分法等手段达到目的,触类旁通,充分发挥,显示了‘条条道路都可以通向罗马’的妙谛。朱先生平时说话略有些口吃,但在课堂上讲课,不仅条理清晰,还口齿流利,滔滔不绝。我在听这次讲课时,如痴如迷,大有孙猴子在听菩提祖师说法时得闻大道的那份喜悦。”
4
我的数学底子在交大打好的
1937年后,科学学院改为理学院,数学系随理学院一同迁入法租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交大数学系经过教师们的努力,仍培养了优秀的毕业生,其中杰出的代表就是吴文俊。
吴文俊
(1919-2017),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数学系,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1936年秋,吴文俊考入交通大学,他当时以交大科学学院第二名的成绩进数学系学习。这一年,是日寇入侵上海的前夕,数学系当时还保持着正规的学习。他听过胡敦复讲授的微积分、裘维裕讲授的力学课、陈怀书先生的初等数学、汤彦颐先生的复变函数论等等,老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清晰的讲课思路,使吴文俊对数学逐渐有了兴趣,他说“我的数学底子就是在那个时候打好的”。
▲1940年7月交大理学院吴文俊等毕业生名册
1937年8月后,吴文俊的二、三、四年级的交大学习生活是在当时法租界里度过的,学生人数锐减,但各课程教师的备课、讲课以及考核十分认真。讲授《高等代数》的武崇林先生,经常邀吴文俊去家里开开“小灶”,找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给他看,对吴文俊的影响很大。
▲对吴文俊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交大教授:武崇林、郑太朴
1940年,吴文俊完成了毕业论文《用力学方法证明帕斯卡定理》,顺利毕业。1945年末,他到交通大学当了著名数学家郑太朴先生的助教,在同学赵孟养的督促和郑太朴的鼓励下,考上了中法留学交换生,后来进入了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受教于陈省身,稳稳地踏上了数学研究的道路。
2008年1月,吴文俊为母校数学系建系八十周年题词
5
延续:数学教研组
新中国成立初期,数学系有一支19人组成的师资队伍,张鸿任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交通大学理学院数学、物理、化学3系的师资、设备除留工学院所需外,调整至复旦大学,部分师资调整至华东师范大学。其中数学系教授武崇林、雷垣调往华东师范大学。从此,开办多年的交通大学理学院撤销,数学教研组承担了为工科各系开设高等数学和有关工程数学课的任务。
▲1952年院系调整前交大理学院数学系师生合影
▲朱公谨编写《高等数学》和徐桂芳编译的《积分表》教材封面
▲1962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合影
▲1975年举办的“工程数学师资班”的师生合影
6
应用数学系成立
1978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学校在基础部数学教研室的基础上,率先在国内设立应用数学系,孙增光任首任系主任。在加强为全校工程学科基础数学教学的同时,数学系还设置了理工结合、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应用数学专业。1978年9月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和第一届研究生。1981年教育部批准上海交大设置应用数学硕士点,1990年设置基础数学硕士点。
1978年
上海交大成立应用数学系时,苏步青教授题词
▲学校在录取研究生工作中,解放思想,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政策,录取了所谓“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糜解。《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先后以“重在政治表现,坚持择英举贤”为题报道了交通大学录取糜解的消息。图为1981届(1978级)应用数学系研究生糜解和他的导师程极泰。
▲1978年,数学系程极泰副教授作为“上海交大教授赴美访问团”成员赴美访问。图为访美期间,陈省身为交大建立应用数学系提建议
▲应用数学实验室建立于1977年。图为实验室一角
70年代末
交大高等数学讲义
▲上海交大应用数学系81届毕业留影
▲应用数学系在全系教职工开展“严谨治学、以身作则、身教言传、为人师表”的师德教育。1987年,该系获上海市高校教书育人集体优秀奖。图为颁奖仪式上,上海市委副书记曾庆红(右)同上海交大应用数学系党总支书记毛杏云(左)握手祝贺
▲1997届应用数学系70131班毕业留念
7
新时代,为梦想腾飞
大发展
1996
应用数学系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6个创建工科数学教学基地之一,应用数学系博士点成功申报并获批准。
2001
学校决定恢复交大数学学科的数学系建制。
2003
获准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4
入选首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也是至今唯一入选的数学院系。
2015
12 月,成立数学科学学院。
荣誉
- HONOR-
今天的数学科学学院设有数学系、应用与计算数学系、统计系和数学教学研究中心,并拥有科学工程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物理过程数学建模、分析与计算上海市教委重点实验室、致远数学科学中心、数学科学研究所、复杂系统研究所等5个研究机构,入选首批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数学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并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数学教师乐经良。新生的第一堂数学课上,乐经良都会告诉学生:这门课教将教会你如何思考
▲上海交大最受欢迎的教师——数学教师裘兆泰。裘兆泰家的电话也是学生求助热线,每天开通到午夜12:00,短信答疑也从不间断
▲数学科学学院坚持“把握主流,做强基础,做大应用,注重交叉,发展特色”的办学思路,构建起了具有交大特色的数学课程的教学体系。目前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8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立项课程1门,设有教育部国家工科数学教学基地
▲近5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753篇,获得多项学术荣誉,包括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二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上海交大数学科学学院/自然科学院是美国NSF研究网络的节点之一
▲2018年,交大学子在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中斩获5个特等奖
相 信
万物皆数 笃学求真
严以至善 简以至美
新时代
数学科学学院
定会把握战略机遇
谋划未来发展
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
努力奋进!
资料来源 | 王宗光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史》、《老交大名师》;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主编《数学系八十年》;馆藏档案;网络。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微信:sjtu_archives
电话:021-62932432
地址:上海华山路1954号
校史 ¦ 档案 ¦ 文博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