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校园
祝贺医学院10名学生荣获首届院士博爱奖学金!
4月1日上午,首届院士+博爱奖学金颁奖仪式在浙江大学医学院举行。中国红十字会党组副书记、副会长,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郭长江,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刘选国,奥斯克医疗集团执行总裁陈肖鸣,浙江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黄河与各合作院校领导和获奖学生代表出席颁奖仪式。中科院院士、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作为院士+博爱基金发起人和基金管委会副主任出席仪式并致辞。首届获奖学生共57名,均为品学兼优、课题研究及临床表现突出的医科院校学生,我院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荣听雨等10名同学光荣入选。
关键词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院士+博爱基金”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陈竺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由饶子和、曾益新等13位“两院”院士共同捐款发起的我国首支由院士设立的专项公益基金。为鼓励更多优秀青年学生加入医学领域、从事医学事业(尤其是儿科医学领域),支持青年医学生开展医学研究,“院士+博爱基金”于2017年10月正式设立“院士博爱奖学金”项目。
陈国强在致辞中对所有获奖的优秀医学生们表示祝贺,对合作院校的大力支持以及奥克斯集团的慷慨赞助表示感谢。随后,他对院士+博爱基金的发展理念做了阐述,对基金成立以来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做了简要回顾,对院士博爱奖学金设立的初衷以及评选过程做了详细说明。他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医学是强国的学科,作为人民健康的最大供给侧,医学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人才接续奋斗,医学的希望在青年。最后,他代表“院士+博爱基金”的所有发起人,对所有获奖的医学生提出希望,希望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身边更多的青年医学生们,一起不忘立志学医的初心,牢记守护人民健康的使命,在学医这条路上坚信、坚持、坚韧、坚守,多一份激情,少一些吐槽;多一份情怀,少一些私利;更重要的是,多一份脚踏实地的奋斗,在服务人民健康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
一起目睹上海交大医学院10名“院士博爱奖学金”获奖者的风采!
郑爽
郑爽,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5级内分泌科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师从胡耀敏教授。曾先后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3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极医源”学术论坛专题报告三等奖、学术壁报三等奖,上海医学会“东方内分泌”论坛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创新基金”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7篇、中华核心期刊文章1篇,其中基础研究结果发表于内分泌代谢领域权威杂志Metabolism,影响因子5.777;并以第一作者在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上发表评论一篇。此外又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7篇,最高发表于Intensive Care Medicine,影响因子12.015。学习之余,也多次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华育中学义诊,以及第十届全国内分泌年会志愿者等活动。
马媛媛
马媛媛,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5级神经内科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师从杨国源教授。曾先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2次)。多次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曾获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第五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日”学术壁报优秀奖和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博极医源”学术壁报一等奖。2017年4月赴德国柏林参加国际脑血流代谢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目前主要研究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已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发表SCI文章4篇,最高影响因子13.2分,累计影响因子29分。
叶斌
叶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5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师从向明亮教授。连续三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并获校优秀团员、医学院优秀班干部、上海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年会研究生论文三等奖、第五期上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生暑假学校研究生论文一等奖。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已发表国外SCI收录论文3篇、国内期刊论文1篇,影响因子11.6。研究方向主要是耳蜗螺旋神经元退化变性的治疗策略,该研究主要以提高人工耳蜗植入效果为临床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首次报道了efr3a基因与螺旋神经元退化的关系,并阐述了自噬失调对耳蜗螺旋神经元生存的影响,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听力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研究已获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面上项目(No. 81670926,81271088)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创新基金(No.BXJ201722)资助。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Frontiers in Molecular Neuroscience、Neuroscience杂志。
谢芙蓉
谢芙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5级口腔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师从儿童口腔科汪俊主任医师。在博士阶段先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极医源”学术论坛专题报告三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创新基金”项目1项。研究方向主要为牙齿发育中的分子机制,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3篇,中华核心期刊文章2篇,总计影响因子13.435。其中,关于mTORC1在破骨细胞中功能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2017年参与IADR中国分会杰出青年学者奖比赛,获得三等奖。
胥雨菲
胥雨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5级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师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分子诊断实验室主任王剑,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分子诊断及致病机制。荣获2017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2016-2017学年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撰写文章累计6篇,总计影响因子13.255,其中SCI 3篇(已收录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著1篇、中文核心期刊综述1篇。在2016年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发言,在2017年13th Congress of Asi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Research作Active Poster Presentation;参与撰写多本著作,如《临床检验一万个为什么——特殊检验分册》《遗传病精准孕前筛查、产前筛查与诊断》《可治性罕见病》等。已独立完成儿童遗传性疾病病例评估200余例,同时参与了中国遗传咨询培训班视频教学拍摄活动。
周明舸
周明舸,中共党员,2010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专业方向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研究生阶段师从仁济医院黄钢教授。曾获得2010-2011学年、2014-2015学年C等奖学金,2010-2011学年、2011-2012学年、2014-2015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16-2017学年研究生二等优秀奖学金。本科阶段参与完成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研究生阶段已以第一作者在Oncotarget发表血液疾病相关研究SCI一篇(影响因子5.168)、以共同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Cancer投稿一篇,目前修回审稿中(影响因子2.916)。临床工作中对于18F-FDG PET/CT中骨髓弥漫性显像剂摄取这一较难下诊断的糖代谢模式自主进行临床研究,提出了创新性的见解,建立了该类图像的诊断模型,并将此研究于2017年5月第三届亚洲核医学论坛进行了全英文专题汇报。
王洋
王洋,中共党员,2010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博士研究生阶段师从第九人民医院眼科范先群教授。本科阶段多次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学业奖学金,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党员称号。先后赴美国德州大学休斯顿医学中心、日本东京女子大学附属医院参加学习及临床轮转,并获得日本政府奖学金。曾参与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并参加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研究生阶段执笔撰写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1篇、SCI收录期刊4篇,获得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在校期间两次参加上海市阳光大学生体育联赛毽球比赛,作为医学院代表队的一员为学院赢得团体第一名;并加入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库,积极参加医院“走近甲状腺相关疾病”等义诊、导诊等活动,担任眼科医师年会、国际眼眶病眼整形研讨会、交大医学院眼科视觉研究所高峰论坛、全国眼科内镜微创手术研修班、医学院60周年院庆等大型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工作。
赵金
赵金,2011级口腔医学七年制学生,硕士研究生阶段师从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口腔科汪俊主任医师。本科阶段多次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学业奖学金,以及医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称号,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著1篇、中文核心期刊综述1篇。研究生阶段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研究方向是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投稿一篇,目前修回审稿中。研究生阶段以来,还积极参加儿童节、爱牙日儿童口腔义诊活动;曾应今日动画、小狮王公司邀请参加万圣节亲子嘉年华小小牙医活动,以牙医讲师的身份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孙凡凡
孙凡凡,2013级临床五年制六班学生,目前正在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实习。曾任交大爱心屋、交大医学院志愿者指导中心干事,山山圆梦社团成员。大二至今为班级生活委员。2017年下半年顺利获得推荐免试直升研究生资格,拟录取为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研究生。曾参加医学院第九期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课题被评为上海市级项目,并于2017年上半年顺利结题。
荣听雨
荣听雨,20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三班学生,现于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实习,任六院临床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实习小组组长。先后获得上海交通大学B等、C等奖学金,优秀班干部、优秀学生会成员、优秀常任学生代表。2017年以班级学积分第3(3/25)的优异成绩获得推荐免试直升研究生资格,拟录取为附属儿童医学中心直博生。现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
注: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