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交大力量

刘嘉昕:去雪域高原打磨青春

“扶贫路上”交大力量

父亲年少的初心,女儿将其拾起,怀揣前行,格桑花盛开的晴空下,映照她扛起责任与担当的重量。她是刘嘉昕,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8届本科,任职于中共日喀则市委组织部强基惠民活动办公室。

图片1.png

选调初心

父辈的经历对刘嘉昕的人生选择产生了很大影响,选择去西部基层就业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刘嘉昕的姑母曾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就读,毕业后选择在新疆工作;她的叔叔在大学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去了新疆哈密工作;她的父亲是一名戍边军人,在黑龙江江畔的边陲哨所工作了16年。刘嘉昕虽然是安徽人,从三岁开始就和母亲随军在黑龙江的一个边陲县城生活,直到初中。

05_副本.jpg

2002年,和父亲拍摄于保兴山哨所

刘嘉昕从小崇拜父亲,她说:“崇拜父亲不仅是因为他那一身有着英雄气概的绿色军装和挺拔英武的军人气质,更是因为他对我的言传身教。他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理想、有抱负,对社会有用的人。”在2014年交大新生开学典礼上,时任校长张杰院士对新生们说,要“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梦想。……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让刘嘉昕为之触动。刘嘉昕说 :“大学四年,交大教给我最重要的事就是认清自己的责任,并学会担起这份责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作为交大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使我更有责任和义务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02_副本_副本.jpg

结缘西藏

得知刘嘉昕将要去西藏工作,身边有很多人不理解,也很疑惑。同学和朋友们的第一反应是:西藏海拔那么高,你一个女生身体受得了吗?

其实,刘嘉昕跟西藏的渊源很早便开始了。她所在的班级,有两位藏族姑娘,大学时她们宿舍的门上就挂着充满民族风情的藏式门帘,她们军训时唱的宛转悠扬、宛如天籁的藏语歌曲也让刘嘉昕陶醉,还有和她们相处中的点点滴滴,都让她对西藏产生了向往和憧憬之情。所以在校期间刘嘉昕就一直关注着西部计划、支教、援藏等方面的消息。此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让她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前往西藏。

迎难而上的格桑花

理想归理想,现实却总有一定的困难。踏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芒普乡的五个小时后,刘嘉昕迎来了她的一个挑战——高反。恶心、头疼、失眠、低烧、四肢无力,这种状态一直持续着,高原反应如同洪水猛兽一般要将她吞没,那是最难熬的四天。“那几天,我几乎每天晚上都会蒙头低声哭泣,不敢大声,怕影响室友;忍着不适努力吃东西补充体力;怕不利于快速适应高原环境,坚持不去吸氧;怕父母担心,每次视频通话都努力笑着和他们讲初到西藏的所见所闻,然而视频一关,泪水就会夺眶而出。” 她不断安慰自己,为自己加油,一定要撑过去。终于,第五天的早上,睁眼后惊奇的发现不再头疼,一时之间,喜悦之情难以言说。

刘嘉昕遇到的另一个困难是语言关。日喀则全市人口95.5%为藏族,同事大部分是藏族人,平时同事之间的工作、生活中交流基本以藏语为主。好在,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她对语言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浓厚的热情。在藏族同事们的热情教导和帮助下,她努力学习藏语,多说多用,大胆提问。同事们也被她积极主动学习、沟通的态度深深感染。

03_副本.jpg

2018年,参加政治教育演讲比赛(右三)

永葆初心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意味着责任的开始、担当的起点,需要真正去到基层中了解基层、服务基层。” 提及在基层工作的心得体会,刘嘉昕想说的有很多,她表示,最关键的还是要想清楚自己是否真正热爱这个选择。基层公务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乡镇基层,条件比不上城市,更别提北上广,做选择之前,要问自己能不能吃得了苦,能否忍受远离熟悉的家人、同学、朋友和学习生活多年的城市,孤身一人来到完全陌生地方工作,去重新建立你的人际关系、你的朋友圈。在基层工作不好坚持,很容易坚持不下放弃或者就直接自暴自弃了,需要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坚强,需要有强大的意志力、信念感来支撑自己,不忘初心、坚持学习、坚持奋斗。

04_副本.jpg

2019年,入户开展四经普信息采集工作

工作的两年里,刘嘉昕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她珍惜作为交大人的荣誉,而她也将交大人惜时、好奇、乐学、诚信、笃实、责任等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这些优秀的品质深深地融入到基层工作中。

普布泽仁
校友总会办公室 校团委 就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