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严秀琴:用青春灌溉农业之花

校友风采

  她,从毕业那年服务于农业技术推广岗位起,二十多年来兢兢业业从未放弃;她,用自己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哪一行业,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行行出状元;她,用忘我的工作精神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她,就是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党的十七大代表、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一个本分尽责,在平凡中透露着不平凡的中年女性。她就是上海交大农学院1983届学姐严秀琴。

  一生从农终不悔

  曾经有人问严学姐,“选择农业这一行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您后悔吗?”她毫不迟疑地回答:“不后悔!”她的立场非常坚定。

  在学姐刚毕业时,农业在中国社会中还占据着较高的地位,22岁的她被分配到了南汇区,也就是如今的浦东新区,做农业推广工作。也许她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二十几年。在这期间,有许多其他条件更好的工作机会,她可以选择去从事拥有更多光环的事业,但她却坚持留在这个基层岗位上,从不喊苦喊累,实实在在为农民们服务。对农业工作的坚持不懈,出了难以舍弃多年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她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自己从农村来,就要回到农村中去。多年的工作积累早已使她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把农业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并引以为豪。

  然而从事农业工作这条路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刚进工作单位时,她发现在农田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在理论课本上根本就没有涉及。面对这样的事实,除了虚心向有经验的专家学习外,学姐还经常与母校农业与生物学院的老师们交流探讨,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当被问及如何取得如此多硕果时,学姐认真地回答道:“一路走来的关键就是在于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逐一破解。”刚工作时,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在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后,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该种什么,怎么种,引进的新品种能否符合农民和市场的需求?这些成了学姐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在经过实地考察和悉心比较之后,学姐最终选定了水稻作为这片地区的主打作物。在研发的过程中,她渐渐发现,即使是同一种作物也需要因地制宜,水稻的品质、抗性、适应性等因素,都要作为品种选择的重要参考。面对越来越多未曾考虑过的众多因素,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与挫折并没有让学姐气馁,反而使她下定决心,要“一个一个去击破,一个一个去解决”。终于,经过不懈努力,当地作物产量不断提高,当地农民和她都感到十分欣慰,觉得之前所有的尝试和艰辛都是值得的。

  作为领导,学姐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也颇具心得。她,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影响着年轻人,用发自内心的鼓舞感动着年轻人,用以身作则的行动力感召着年轻人。全国三八红旗手、2007年十大杰出青年倪秀红告诉我们说:“在我对自己感到怀疑时,如果不是学姐对我说一声‘你行的’,我根本无法获得那个称号,更没有后面更多的名誉称号。”学姐从事的工作需要经常下乡,深入到农田之中,与农民们深切交流并给予指导。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拉近与当地农民间的距离,学姐常在单位开展上海话演讲比赛等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员工们的业余生活,鼓励员工在工作之余找寻另一份自信,还大大方便了日后的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正如学姐所说,“这一路走来有收获,有喜悦,也有失败的烦恼。”但只要总结好了,进步了,雨后必定是美丽的晴天。

  语重心长话储才

  现在的大学生心里常常有一个问题,“读大学,我们到底学的是什么?”学姐的经验也许能给我们一份参考。她说,在学校里最重要的就是领悟学习的方法和积累做人的道理。而自己如何将学校里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再将实践转化为自己的理论,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课题。在学校里除了广泛涉猎专业知识外,还应注意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学习认知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口才表达演讲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尽可能在学校里多参加一些活动来加以锻练。谈到团队协作能力时,她讲道,很多事情无法靠一个人完成,需要得到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做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每个人性格做事方式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清楚了解每一个人,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工作。

  关于生活工作中各种关系的处理,学姐也给了我们很多中肯的意见。她总结了一句话就是“上(上级)下(下级)左右(同事)关系相当复杂,最重要的是抓住重点要点,明白你到底要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比如处理上下级关系时,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与项目相关领导和课题组的关系,而在这个课题组内,领导关系亦需要逐层安排,不能单靠一个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直接领导的人数,形成一个逐层领导体系。这是一种领导艺术,这样既锻炼了下属的能力,也使得整个团队运营得井井有条。另外作为领导,一定要发挥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身先士卒,敢为人先,这样下面的人才能信服,才肯扎实做事。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有一个核心,抓住了这个核心,一切事情都变得很简单,即“诚以待人”,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的,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人家也会反过来以这种态度对你。很多时候,我们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使同事领导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其实这些经验,无论从哪里都能获得,无论是在与别人交谈,老师的教诲,还是上岗之后的实际历练中,只要有心,什么学不会?我们应当试着去做一个有心人。”这是学姐对我们语重心长地谆谆教诲。

  母校影响铭记心

  二十多年过去了,母校对学姐的影响始终伴随着她的成长。“认真踏实的学风、积极向上的精神、吃苦耐劳的能力、勤俭节约的思想,是我在交大获得的感触,而对师长的尊重则是我在交大最大的一笔收获。”她说当年的植保老师对她影响最大,他对学生的热情态度、扎实的专业功底无不在潜移默化中指引着她日后前进的方向,成为她生活和工作的指南针。“到现在,我们仍然保持着每个星期都有同学请他吃饭的传统,这么多年来从未改变,”学姐感叹道。是什么构建了他们如此浓厚的师生情谊呢?学姐认为,这是因为老师的因材施教,以及他极大的个人魅力。他的辛勤耕耘,她和他们都看得见,因为只有真心为学生着想,才能使学生们在几十年后仍然铭记于心。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无疑使得我们的社会显得更加和谐。

  正是因为内心有着对母校深深的感激和某种暗藏的深情,对于母校,学姐给出了她的一些意见和希望:学校在培养精英人才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基层人才的培养,亦要加强学生在做人方面的培养,并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得更为紧密。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她看到许多年轻人,工作并不是十分尽心,而仅仅是想找个好的岗位“落落脚”,总是想着明天又要跳槽到什么地方去,这些正说明了这些年轻人在做人方面的缺陷。谈及对我们的期望,学姐说得很实诚,她猜想有一天我们或许能成为同事,或是在某个学术研讨会上碰面,而不希望听到任何有关交大的负面新闻,她认为每个人都应有一种交大的自豪感,交大的荣誉就是我们自己的荣誉,作为交大的学子,我们应为交大争光添彩。

  学姐说话间总是不经意露出笑容,这笑容间仿佛融化着多年来艰苦奋斗的沧桑,和经历磨砺后的平和心态,也彰显出了她对这份事业执着无悔的爱。她的笑声很爽朗,亦很真诚,也许就是这样一个对工作从不懈怠,对后辈无限关爱,对母校深切爱戴的人,才能在这精彩斑斓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用自己的生命去灌溉这美丽动人的农业之花。

  她由衷的希望,我们交大学子无论今后走向什么岗位,从事什么职业,也无论在哪里工作,一定要首先记住我们是交大人,时刻牢记不能给交大抹黑。她还告诫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当务之急还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管专业课或非专业课,广泛涉猎一些,同时还应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争取顺利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今后有自己的一番作为,为母校争光添彩。

  她希望:今天,我们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们为荣。

 

马逸飞、 薄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