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声音

要让自愿无偿献血成为一种社会氛围(等5则)

一周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刘艳:重政策攀比、轻事业发展的引才竞争,不利于人才价值的发挥

一些地方人才引进层层加码,你给1000万元、我就给2000万元,你给‘领军’、我就给‘首席’,长此以往反而不利于人才发展。她认为,资金、房子、“帽子”等激励固然是对人才价值的肯定,但重政策攀比、轻事业发展的引才竞争,不利于人才价值的发挥。有代表附议,地区竞争容易造成资源内耗。在长三角城市的合作竞争关系中,人才竞争只是其中一例。(《文汇报》 2018.03.1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陈晟:对于“渐冻人”来说,家庭护理和康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人们俗称的“渐冻人”,就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在脊髓中,有专门控制和调节随意运动的神经元,医学上称之为“运动神经元”。当这些运动神经元发生“变性”“罢工”,就会导致运动乏力、肌肉萎缩,有时也会影响语言、吞咽和呼吸功能,造成严重后果。“渐冻人”最早期的表现可能就是不经意发现肢体的肌肉萎缩。大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咽喉部肌肉的受累,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舌肌萎缩,中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早期ALS最容易和颈椎病相混淆,肌肉萎缩也可以是颈椎病的表现。对于“渐冻人”来说,家庭护理和康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解放日报》 2018.03.15)  

上海交通大学制冷所所长王如竹:绿色发展需要开源节流同时抓

十九大提出绿色发展,覆盖面更宽,涵盖机关、家庭、学校、社区以及出行,方方面面影响到每个人。我们需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环境保护,使人、社会、自然全面协调发展,使我们的老百姓能生活在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洁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开源节流同时抓。一方面要大力开发新的资源,利用新的能源,另一方面节约资源能源,让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让资源的利用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文汇 2018.03.16)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蔡威:高校、老师和学生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与特色,抓住重点,实现差异化发展

高校、老师和学生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与特色,抓住重点,实现差异化发展。我们某些高校不一定要全方位发展,你把某一个学科就建成中国最好的学科,那也就是一个有特色的一个大学。蔡威认为,高校要营造容忍宽容失败的配套机制,建立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央广网 2018.03.19)  

上海交通大学陈赛娟:要让自愿无偿献血成为一种社会氛围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能否在这一天也设立一个国家献血日。发动各界人士,包括国家工作人员,率先自愿无偿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在社会上形成‘献血光荣’的氛围,对国家文明发展和健康中国发展都很有必要。要让自愿无偿献血成为一种社会氛围,还应该有一定的奖励机制加以引导。比如对多次无偿献血者,可以给予奉献奖等适当奖励,可以作为五好家庭、先进人物、荣誉市民等评选的优先条件,或者纳入相应考核系统以及社会诚信体系,在升学就业、公推公选等方面优先考虑。(《中国科技报》 2018.03.20) 

 

兰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