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论坛式引才”展示真诚求贤之心

站在形成对全球高峰人才“磁吸效应”前沿,沪上高校创新实践放眼世界,寻真才、留住才、用好才

解放日报报道,几天前,上海大学乐乎楼中,一场普通又特殊的专业论坛正在举行。说它普通,来自全球的商科青年英才汇聚研讨; 说它特别,听众中,来自学校金融学院、管理学院的专家们正暗暗评估,发现一个好苗子马上请进贵宾室,由院长、书记直接面谈。金融系系主任应益荣教授“眼明手快”,看准了两个目标,一个统计分析工具掌握得格外好,另一个金融统计很厉害。如今,两位理想对象已在热线联系中。
上海要形成对全球高峰人才的“磁吸效应”,沪上高校作为人才引进的最前沿,正在以创新实践放眼世界,寻真才,留住才,用好才。
全球交通住宿全包值不值?
曾有人问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陆甦颖,参会者从全球飞来,这笔开销怎么算?若最终没有谈成引进,不是亏了吗?
“参会费用,40多名中青年专家的机票住宿,我们包。”她说,因为邀请时对他们的学术水平等都有所了解,即使最终没能留下来,学生们也听了高水平的专业讲座,与世界最新知识观点碰撞,同样值得。此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向全球该专业领域的青年人才展示了学校的求贤之心。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著名法学家何勤华教授日前登上华政“海华永泰法学博士后论坛暨首届青年学者交流会”讲台,详细阐述中国法治新启蒙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但这不只是学术交流,还是以会为媒、广交英才。学校人事处处长戴莹担纲论坛会议主持人,不失时机地介绍人事人才政策、人事制度改革。戴莹透露,论坛共收到参会申请300余份,最终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荷兰、法国等7个国家和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70多名学者参会。
“我们学校实行了代表作制度,不论是副高、正高、讲师,还是助教,即使全校正高的名额很紧张,但只要达到代表作制度的要求,申报有一个算一个,不受名额限制。”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闵辉向这些法学界新星抛出一根根橄榄枝,“为尊重青年教师的职业兴趣,我们还实行岗位分类管理,各条职业发展路径都为大家畅通着。”
近年来,沪上高校全球引才的步伐日益加快加大。上海大学去年赴美开招聘会,现场来了百多名高水平青年学者面谈。还有的采用业内通讯评估方式,邀请该领域全球权威专家对锁定人才目标给予评价,科学鉴才。应益荣认为,随着国内对人才认识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到真正的高水平人才,并展示合作的诚意,成为新课题。
三选一,他选了启动资金最少的
作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课题组长唐玉杰研究员,来上海面试时同时收到了3份录用函,他最终选择了其中给予启动资金最少的交大医学院。
这是为何?唐玉杰表示,面试时,医学院院长陈国强以及他选择入职的基础医学院领导都与他面对面交流,晓之以理也动之以情。“诚心待人、事业留人,让我下定决心,选择在这里发展。”他还透露,很多学校都要求面试者在入职前先申请到“青年千人计划”,而交大医学院没有这样的硬性要求,并且在之后申请“青千”时,有经验的前辈专家们还会对申请者进行培训,提供材料修改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因此,他们在申请通过之后,也会去帮助下一年的申请者,形成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
解剖学与生理学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徐天乐笑着说,引进唐玉杰可谓“软硬兼施”,要让人才感受到,选择交医不仅是因为条件与待遇,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文化与氛围。校院领导们传递的强烈信号就是,在这所学校,人才、教师被重视,学术、科研被重视……
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弛,曾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主席、日本学士院院士巽和行教授有过三年多的科研合作。巽和行教授对他说,“引进一位好教授,可以集聚一批好教授;相反,进了一个坏教授,就可能混进一批不合格的教授。”张弛对这句话十分认同。
作为2016年被引进的新同济人,张弛深知即使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在一个全新的学术环境中开展工作、打开科研局面,也会面临艰辛和困难,“以己及人,我以一位新引进的教授自己设想应受的尊重、关心、服务和礼遇,来尊重、关心、服务和礼遇随后我引进的每一位教授,把对人才的尊重和关心体现到每个细节。”
海外学成归来的青年研究员何晓明清晰记得,为了说服自己加盟同济化学学院,张弛教授曾经和他累计通话超过6个小时,帮助自己分析个人学术生涯发展的路径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时手机打得都发烫了。
院士来这里“白手起家”
如今,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满两岁了。尽管“资历”尚浅,但这里却欣欣向荣:短短时间里,它已成长为跨大气、海洋和环境等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资格,与多家校内外单位建立合作交流的科研与人才培养机构。
研究院以院长张人禾和特聘教授穆穆这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圆心。说起来到复旦“白手起家”的原因,穆穆简单概括:“来干事。”在他心中,一所好的综合性大学,应该要有地球科学,“因为这是一个与国家重大需求和人类福祉紧密相关的学科,在为国家与人类社会作贡献的层面,具有重要意义。”复旦大学是自己的母校,学校领导完善母校的学科布局,穆穆感到责无旁贷。如今,大气科学研究院已聚集了包括两位院士在内的11位特聘教授、1位教授,包括2位“青千”学者在内的5位青年研究员和1位青年副研究员。
以才引才,在大气科学研究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招聘标准中,研究前沿性、有意愿为国家服务、独立的研究亮点等都是参考因素。保障每个人才发展空间的同时,维持共同攻关的凝聚力是关键所在。穆穆强调,研究院不会让年轻人当配角,“招进来后,不会放在某个‘大牛’名下或是进入我的课题组。要让他们独当一面。研究院与系里的任务是让每个人都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然后形成一片风景独好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