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

谢涵:深蓄厚养,砥砺前行

青春足迹

人物白描:谢涵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 2013级博士研究生 2018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5.jpg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谢涵坚信人生因努力而精彩,在科研和实践中谢涵不断完善自谢涵,砥砺前行。在交大密西根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这五年时间里,谢涵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成绩,科研上获得了显著成果,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上得到了师生的肯定。身为一名博士生,谢涵也曾是密西根学院研究生会主席,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凯原励志奖学金以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社会实践最佳组长等荣誉称号。谢涵用“奋斗、吃苦、坚持、担当”来诠释谢涵所理解的“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

选择读博:坚持到底,无怨无悔

谢涵是本科毕业后通过保送研究生到交大密西根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在参加交大密西根学院的保研夏令营之前,谢涵在网上搜了不少关于选择读硕士还是读博士的文章,也跟一些攻读硕士学位的学长有过交流:当时有很多的声音都说读博士是富人家的孩子才能做的选择,家里条件不好的话还是建议读完硕士赶紧找工作,而且说读完博士之后找工作不仅没有硕士同学好找,还很可能找得没有硕士同学好。那时候谢涵也信了,参加密西根学院的夏令营的时候铁了心得说自己只想读硕士。参加完夏令营之后的那个星期,谢涵思前想后考虑了很长时间,因为有好朋友建议谢涵要读博士,谢涵自己也有些动摇了。最后在密西根学院的教务老师给谢涵打电话说给谢涵发硕士录取offer的时候,谢涵主动问老师可不可以改成博士录取,老师说:“可以,但是有一个奖学金就没法给你了。”谢涵当时没有多想,觉得只要能改成博士录取,没有那个奖学金也无所谓了。五年博士下来,中间有很多艰辛,个人辛酸自知,也很多次产生过动摇,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但是在即将毕业的这一刻回望自己的选择,谢涵认为当初自己的这个决定是无比正确的,也想对“穷人家”的学弟学妹们说:“读博士不一定是富人家的孩子才能做的选择。”在坚持到底之后,谢涵对自己所做的选择无怨无悔。

毕业之后,谢涵希望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发展。这次的选择,谢涵不像本科毕业选择是否读博时那样迷茫,而是明确地有三点原因的。第一,从大环境的角度来讲,谢涵们国家依然处于一个发展上升期,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渐渐消失,谢涵国不可能长期依赖劳动力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做到持续发展。在转型过程中,科技与创新的地位会逐渐上升。即使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一般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高到一定程度之后,科技产业会逐渐兴起。第二,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人生短暂,到谢涵们满头白发的时候回想自己过往的几十年,大概还是希望有自己的一番事业。很多人在公司企业干了很多年之后依然觉得自己是一个打工仔,谢涵的个人观点:这样的生活大概不能算是有一番事业。而做科研的人,且不论有做出流传后世的成果的可能性,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就可算是在为人类的发展做贡献,这样的工作,谢涵认为可以称之为事业。第三,从谢涵自己的角度来说,在读博期间,谢涵养成了喜欢阅读书籍的习惯,选择科研行业,谢涵可以有相对更多的自由时间看自己想看的书,也可以有更多的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点理由可算是谢涵自己的一点小自私。

如前所述,谢涵本科毕业时选择读博,并没有很坚定,在读博过程中也有很多次想放弃,所以真正确定下来毕业以后想继续从事科研道路也是在毕业的前一年必须面临选择的时候。不过,在读博期间谢涵有过不断得探索,虽然不知道自己以后想要什么,至少在探索过程中逐渐摸清了自己不想要什么。

科研工作:由浅入深,反复琢磨

科研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选定了一个研究方向就要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定深度,在同行中拥有一定影响力。

直博第一年刚入学的时候,谢涵就在课程和科研上面临了不小的挑战。一方面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尤其是纯英文的教学环境,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些不适应,课程压力也比较大。另一方面谢涵是一名转专业的同学,本科所学的东西跟博士期间要做的科研联系不是很紧密;加上谢涵是课题组的第一批学生,没有师兄师姐可以请教;而老师交待的科研任务又必须完成,因而科研压力也很大。幸运的是谢涵遇到了一个注重学生发展的好导师,对谢涵手把手得悉心指导。谢涵摸索着逐渐掌握了前沿的模拟方法,在入学的第一年就分别以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两篇SCI论文,截至目前这两篇文章的引用数已经分别达到了65次和122次(数据来源:google scholar)。在入学的第二年,谢涵加深了文献阅读。通过反复阅读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经典专业书籍,谢涵完成了对复杂模拟方法的每一步推导,了解了该模拟方法的所有基本假设,加深了对模拟方法背后的物理过程的理解。这一年里谢涵研究了拉伸应力对硅烯热导率的影响并在入学第三年发表了相应的SCI论文,目前这篇文章的引用数也已经达到45次(数据来源:google scholar)。在入学的第三、第四年里,谢涵还发现了谢涵所使用的模拟方法或许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着力研究了其中一项重要输入的精度对模拟仿真输出结果的影响。该项工作发表在了谢涵们专业领域的知名SCI期刊上并且被选为当期的Editor’s choice。

谢涵通过这几年的科研经历感悟到:“科研过程中的每一个论点都需要反复琢磨、反复验证,只有对一个研究方向反复思考、持续研究,才能由浅入深做出有影响力的成果。” 

学生工作:完善自谢涵,全面提高

博士生因为需要专注于自己的科研领域,很容易忽视其它方面的个人发展,而谢涵却十分注重个人的自谢涵完善和全面提高。谢涵曾担任交大密西根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和事业部部长,主办过各类活动;当过暑期社会实践团领队并获得了最佳组长称号。谢涵参加这些学生工作的想法也比较简单: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这在以后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用到,毕业以后做科研带团队,也需要这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谢涵们未来必定需要承担一些家庭责任、举办一些家庭活动,这时候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也会显得很重要;所以谢涵要到学生工作中去锻炼自己。

而一般的硕博士研究生同学因为普遍科研压力大,对学生工作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谢涵需要考虑如何激励团队、如何进行组织架构设计。面对这些问题,谢涵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思考身边的老师如何有效激励他人来学习经验,在实践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谢涵个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

当然在做学生工作过程中也收获过一些真挚的感动:有一次活动结束后,同学反馈说这次的活动对自己有很大帮助,很开心也很感谢谢涵们组织方。谢涵听完之后也特别开心,生平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当自己做的事情帮助到了身边的同学时那种发自心底的开心。”

运动与公益:强身健体,回馈社会

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谢涵深信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未来,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调节个人身心状态,在科研工作中穿插进行体育运动也有助于提高科研效率。谢涵在博士第二年的时候科研不是很顺利,整个人身心状态很差,于是想了一个办法来调节一下自己的状态:给自己定了一个运动目标,要求自己当年完成一次马拉松。目标确定之后,自己制订运动计划并坚持,最终完成了2014年杭州全程马拉松和2015年扬州半程马拉松。而且也很好地调节了自己的身心状态。作为对社会的回馈,谢涵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累计至今已经献血5次,累计献血量1400ml。谢涵始终认为:“无偿献血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而且可以提高自身造血功能,何乐而不为呢?”

“深蓄厚养,砥砺前行。”——谢涵坚信现在的努力都是成长的养分,现在的积累越深厚,以后就会成长得更高更远,而“奋斗、吃苦、坚持、担当”只是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益友》报社
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