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名师

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

《经济学原理》教学团队:中国实践铸经典理论心,思政引领立经世济民志

交大名师

023.jpg

名师名言

■教育教学作为育人工作,对教师而言重要的是要用功,更加重要的是要用心和用情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人格的养成“三位一体”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经济学知识没有国界,但如果经济学专业的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规律和成就的理解一样肤浅,那将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失败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原理》教学团队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勤勉务实,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己任,在教学和研究中致力于中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性发展,从国家战略出发,以中国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对经济理论、现实问题和价值观的主动思考。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团队理念、研究范式和方法路径。团队通过师生共建案例库,丰富和优化教学内涵,形成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教育的同频共振。同时,创设了课程“学”、项目“研”、竞赛“创”的立体化教学体系,立足行业研究,通过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在经济学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立足本土  率先以中国实践完善经济学知识体系

《经济学原理》是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与管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64学时,面向大一学生,平均每年修读人数超过600人。这一阶段的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该课程作为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第一门课程,不仅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经济学专业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的功能,而且通过阐释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为引导青年大学生塑造人生和成长成才提供鲜活案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经济学原理》教学团队深深体会到,缺少中国经济情景的教学,容易形成“学用两张皮”的缺陷,不能透彻理解经济现象与本质的联系,也不利于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背景下的正确的价值观。为此,从2016年开始,教学团队立项开展“使用国外教材配套系统中国经济案例的经济学原理教学改革”的探索,率先将中国的经济政策和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实践案例引入经济学教学,突出经济学理论的应用性和指导性,强化用经济学原理的经典理论理解、阐释、解析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实践和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政策及其演化规律。在知识体系中,引入中国特色实践案例,培养学生面向新时代、面向未来的思辨意识和创新能力。

团队注重知识体系创新,改变了传统经济学原理课程以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构建而成的局限性,避免了教学过程中因无法获取到翔实的材料而不得不采用国际现成的资料,进而疏于结合中国火热而生动的经济现实的弊端,解决了原有知识体系教学中出现的所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困惑。团队以“用经济学知识讲好中国故事,用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发展成就”作为教学主线,结合教学大纲各个章节的要求,选取和编写中国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训练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培育学生对国家认同的荣誉感和责任担当的使命感。理论知识与经济现实融合的教学创新避免了课本到试卷的考试型教学,促进了课本——实践——课本的教与学相长。团队从自建的教学案例库中精心挑选了51个案例,出版《中国经济发展案例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2022年,该教材获上海交通大学校级本科优秀教材二等奖。

勇于创新  “师生共同参与”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教学团队考虑到案例教学具有参与度高、获得感强的特点,探索开发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师生共同参与案例教学,将思政元素以案例形式融入各章节的授课和学生撰写案例的“探索性解析”要求之中,形成知识、能力和思政育人的同频共振。

教学团队统一要求,每届每位同学撰写一个中国经济发展案例。老师鼓励学生充分结合所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感兴趣且乐于探究的经济热点问题。学生确定选题,搜集数据,理论分析,并设法解决问题——提出建议,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案例撰写。每届学生的案例累积起来,不断充实案例库资源,最终形成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师生共建案例库。学生编写的优秀案例有机会出版发表,《中国经济发展案例分析》收录了学生编写、老师修改的案例20篇,涉及“二胎问题”“流量明星”“奢侈品价格”等学生关注的经济相关热点问题。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课下主动与老师交流自己掌握的案例资源。育人与教学隐性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肯定。2023年,“学生全面参与中国案例编写的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生参与编案例、读案例、分析案例,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解,学生对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看待成长中的困难有更清晰准确的理解,对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的感悟更深,对经世济民的理解更透、收获更大。2022年,《经济学原理》课程组荣获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示范团队。2023年,荣获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特等奖(全市社科组第一名)。

合力育人  “学研创”立体化教学践行知行合一

教学团队由10位教师组成,由罗守贵教授(特聘)领衔,成员年龄横跨从60后到90后四个年代,结构合理。最为突出的是,团队成员90%为共产党员,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全体成员均为教学能手,都获得过校级或省部级教育教学奖励,是一支真正又红又专的团队。

罗守贵是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14项,其中一等奖3项,发表论文(著作)170余篇(部)。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专业的骨干,他工作非常繁忙,但仍然坚持每学期为本科生上课。他从教41年,迄今每年教学工作量超过144学时,曾多次获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最受本科生欢迎的教师”和“最受研究生欢迎的教师”荣誉。罗守贵非常重视本科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每年坚持指导本科生的PRP项目。他带领PRP团队研发的“中国候鸟式养老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受到主流媒体的密集关注,产生了非常大的社会影响。近两年,研究成果多次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上海交大公众号报道,参与研究的PRP小组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实践特等奖。

在罗守贵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也结合中国国情,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进行有意义、有高度又接地气的研究,坚持将学术成果反哺教学,推进课堂教学“两性一度”提升。近年来,教学团队成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软科学重点项目、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项,组建中国养老行业发展研究、医疗健康行业研究、医药行业研究、支付行业研究等4个行业研究团队,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持续反哺教学,引导学生思辨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持续的教研成果正反馈。

团队成员倾情投入,用功、用心、用情,构建了课程“学”、项目“研”、竞赛“创”的立体化教学体系。以经济学原理的全面掌握和对于中国特色发展实践的深度解析和阐释,实现了中国实践铸经典理论心的课程“学”;通过参与课程案例撰写、PRP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行业研究等,提升了思辨研究能力,建立了“立足中国实践、行业主线研究”的项目“研”;通过系统化的“学”和专业性的“研”的磨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思辨创新的能力不断提升,支撑学生在经济领域国内外各种竞赛“创”的众多佳绩。近三年来,学生获得CFA全球投资分析挑战赛亚军5人次,上海高校ETF理财方案大赛1人次、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7人次、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2人次、“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7人次、财经素养大赛1人次等各种竞赛奖项及荣誉。团队教师指导的学生获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校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各类荣誉及奖项39人次。团队多位教师也都成长为教学能手,获得教书育人奖、最受本科生欢迎的教师、烛光奖等大量奖励或荣誉。

名师名片

《经济学原理》教学团队由罗守贵、陆蓓、范纯增、胥莉、黄丞、潘小军、周伟民、郑育家、王春华、王洋10位教师组成,90%为党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近3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重点课程和一流课程、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特等奖等。团队率先以中国经济特色实践案例完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思维阐释中国经济问题,培养新时代接班人。打造了课程“学”、项目“研”、竞赛“创”的立体化实践体系,以研哺教,支撑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

教师工作部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