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名师

赵维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爱耕耘,用心做事

交大名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爱耕耘,用心做事

——记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

【名师名言】

再多的赞誉也无法与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所带来的幸福感相比。

每个人都要有梦想且要为此孜孜以求,默默耕耘。

一个女人的美丽,随着岁月而增长,不仅仅来自于她的外表,更来自于她的心灵;来自于她的淡定、自信和善良,更来自于每一位她曾经救治的患者对她的无限祝福!

赵维莅医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作为一名临床第一线的医生,她面对的是病魔缠身、生命垂危的血液病患者;作为一名学者,她面对的是生命的奥秘和疾病形成的分子机制;作为一名导师,她面对的是即将肩负救死扶伤重任的年轻一代医学从业者!在患者的眼中,她是呵护生命的白衣天使,因为她是诊治致死率很高的恶性淋巴瘤的名医;在学生的眼中,她是一位难得的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因为她是一位能用流利的英语、法语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年轻女教授;在同行的眼中,她是温文尔雅的科技精英,她把临床治疗中的难关,进行一系列系统的探索和研究,以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重点项目十项;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以通讯/第一作者在Nature Genetics、Leukemia、Blood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四十篇,总影响因子341,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7.9。同时,她又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优化淋巴瘤患者的诊治手段和方法,使该致死性疾病的治愈率由原先的不到40%、正朝着80%的目标挺进!为此,她获得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上海市领军人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等多项荣誉。她是一位奋斗在医疗卫生领域第一线,集医、教、研于一身的美丽、智慧、年轻的临床科研转化型核心人才。 

今天的赵维莅能承担起救死扶伤、探索创新、教育引领等重大责任和担当,这源于她家庭的熏陶、自身的努力、名师的指点、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她也会将这份感恩与责任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漫漫求学路与时间赛跑

赵维莅出生于医学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她觉得做一名医生是一份被大多数人需要、很有成就感的职业,能像天使一样给人以温暖和希望……长大后自然而然也就加入从医的行列。尽管比任何人都了解学医的艰辛,但凭着对医学事业的一片赤诚,她还是毅然选择了这条从医之路。 

1991年,赵维莅如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血液科实习时,她发现血液疾病作为一种系统性疾病,其中的一些病种死亡率很高,有许多问题等待医生的探索与解决。面对那些被疾病苦苦折磨的患者,她总希望能为这些遭受命运磨难的人们尽一份力。于是她毅然决然选定了自己的方向,毕业后留在了瑞金医院血液科临床第一线。 

为了不断提升诊疗救治水平,2001年赵维莅凭藉优秀的工作表现,经陈竺院士和陈赛娟院士推荐,赴法国巴黎圣路易斯医院及巴黎第七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进修。作为七年制英文班的学生,她出国前仅有很浅的法语基础。她回忆,异国他乡,孤身一人,刚到法国时只会很简单的对话:“开始不敢说,后来朋友们鼓励我,我说十句,他们大概只听懂两三句,但他们还是很认真地听。”她凭借惊人的毅力,在专业和语言方面都取得了飞快的进步。两年后,她已经能用法语流畅地进行博士论文答辩,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血液学博士学位。 

学成归来,她又有幸在血液病临床第一线,师从王振义院士和沈志祥教授等老一辈的血液学专家,王振义院士等资深临床专家精湛的医术、言传身教的态度、广博慈爱的精神和瑞金医学人文的底蕴让她获益匪浅,并很快脱颖而出。2007年,她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破格晋升的最年轻的女性博士生导师;2008年,她成为被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任命为博士生导师的为数不多的中国女专家之一。 

作为一名临床一线的医生,她将目光聚集在全球十大高发肿瘤之一的恶性淋巴瘤上,这一疾病不仅发病率急剧升高,而且疾病的恶性程度不亚于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率很高。更重要的是,淋巴瘤尚未有突破性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和方法,因此,她毅然选择了这一难题作为主攻方向,聚焦该疾病形成机制和有效诊疗手段加以探索研究,把科学探索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在淋巴瘤的疾病进展分子标志物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上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她聚焦具有鲜明亚洲特点、病程极度凶险的淋巴瘤类型——NK/T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系统地揭示NK/T细胞淋巴瘤的基因组学图谱,发现RNA调控的重要基因-RNA解旋酶DDX3X基因存在高频突变,与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和患者临床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相关结果作为封面Highlights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Genetics》(影响因子27.9)。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她发现miRNA187高表达患者易发生化疗耐药,生存明显缩短,在国际上率先报道miRNA/Ras通路在淋巴瘤进展中的关键作用。上述研究为淋巴瘤诊治提供了新的预后分子标志和药物靶点。同时,她紧扣恶性淋巴细胞生物学行为,以生物学行为这一独特角度,密切结合分化受阻和凋亡受抑等恶性淋巴细胞的生理学特点,在国际上首先报道凋亡相关基因BCL-XL和分化相关基因PRDM1异构体与患者临床预后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为临床设计恶性瘤靶向治疗新药物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在国际上首先报道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通过内肌醇三磷酸介导的AMPK通路激活诱导淋巴瘤细胞自噬,丙戊酸联合化疗药物是很有前景的淋巴瘤治疗新方法。率先发现血管增生相关基因VEGF-A在肿瘤血管上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疾病侵袭性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强烈提示肿瘤和肿瘤血管相互作用诱发的肿瘤“基质”促“癌”性可被血管靶向药物成功阻断,为淋巴瘤靶向治疗提供新途径。以此为基础,她牵头了多项全国多中心的临床研究,通过规范化、前沿性的治疗方法,切实提高了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受到国内外血液学界的关注。相关成果连续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血液领域盛会——美国血液学年会上作专题发言,并受血液学顶尖杂志《Leukemia》主编邀请撰写专家综述。 

通过多年工作积累,赵维莅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建立完善了一支淋巴瘤临床诊治和科研攻关密切结合的临床科研综合团队,开辟了学科的新成长点,成为该疾病临床治疗和转化研究的带头人。 

全心工作为生命护航

赵维莅曾经有过困惑:临床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进行科研呢?可她知道,如果不从临床工作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积极求解,临床工作很难提升。因此,她每天上午都在病房(或门诊)与患者在一起;下午来到实验室与科研团队人员和研究生们在一起对临床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晚上则思考白天未能解决的问题,查文献、写文章。双休日也如此安排。她把每一天都完整“切”成三段。“上午与患者沟通,下午与科研团队人员和研究生们沟通,晚上就与自己沟通。”这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 

无论工作多辛苦,她总是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对待患者和家属,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为患者的治疗竭尽全力,常常不惜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只要患者需要,她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身边。凭借着扎实的临床基础、敏锐的判断力以及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她成了患者与命运抗争的新希望。她深谙恶性血液病化疗、诱导分化/凋亡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技术,以其精湛的治疗技术、敏锐的处理能力和热心的服务态度受到患者和各科医师们的普遍好评。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她还兼任瑞金医院青年联合会会长的工作,努力为优秀的医务青年成长和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成功永远只会眷顾那些孜孜以求、默默耕耘的人。而今,赵维莅成为身兼主任医师、中法两所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课题组长,担任美国血液学会外籍会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国实验血液学分会副秘书长,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Pathobiology、BiomarkerResearch、《中华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等多本国内外杂志编委。她还以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重点项目十项,以通讯/第一作者在Nature Genetics、Leukemia、Blood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四十篇,总影响因子341,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7.9,是一名集医、教、研于一身的临床科研相互转化型医生。 

言传身教传承责任

赵维莅的身份不仅仅是一名技术精湛的医生、思维敏锐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既严格又和蔼的博士生导师,她以身作则,用自己优秀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将瑞金人勇于探索的精神、责任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学生。 

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对待事业方能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为乐,对待学生方能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情育情。赵维莅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常教导学生们要做人、做事、做学问,成为复合型人才。她从不刻板地让学生按照要求做事情,而是调动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启发他们寻找科研新视角,主动解决遇到的科研难题,成就一个又一个年轻的努力者。她的学生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名、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7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4名,以负责人负责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点创新基金项目2名。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看到自己学生取得的成绩,赵维莅感到无比的自豪。 

赵维莅是一位有着美丽的外表,更有着优秀素养、丰富学识,智慧仁爱的女医生,仿佛是一杯散发着清香的好茶:茶叶本身的淬炼当然不可或缺,但还需要水温与时间融合,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配合默契就是幸运。只是,更有一种真正的“幸运”,可以说与生俱来,也可以说后天习得,那就是她对自己的人生,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赵维莅有着少见的沉稳理性以及随之而来的长远目光,因为审慎,她总能心平气和,也因为这份难能可贵的心平气和,她拥有了一种特有的气质和魅力。对于人们的称赞,她会说:“再多的赞誉也无法与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所带来的幸福感相比。”“得到患者的信任,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总会让我的心里充满阳光。”医生的美丽,来自于她的善良,救治患者,不遗余力;医生的美丽,来自于她的自信,掌握一流的本领,为患者服务;医生的美丽,更来自于每一位患者最真挚的祝福。 

赵维莅是一位勤奋的工作者、努力的探索者,也是一位幸运的收获者。在未来的岁月中,她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探索前进,继续坚持临床科研相互不断转化,把更新的研究成果服务临床、服务广大患者;她将继续言传身教,为更多更年轻的医学从业人员起到引领、垂范作用,为人民、乃至人类的健康事业继续前行…… 

名师名片

赵维莅,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实验诊断学组副所长,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副秘书长。《Pathobiology》《Biomarkerres》《中华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临床血液学杂志》编委。在《Nature Genetics》《Blood》《Leukemia》等国内外血液学权威杂志发表论著4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341。相关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华夏医学科技奖(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国家863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多项。先后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致力于血液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恶性血液病化疗、诱导分化/凋亡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