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电院2024届优秀硕士毕业生杨宣慧:虚拟vs现实,来去自如的“穿梭者”

虚实之间,人机交互,是她每天的日常;勤奋努力,勇于尝试,是她始终的态度。虚拟和现实的碰撞,果敢与耐心的交融,连接着当下脚步和未来梦想。她就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24届优秀硕士毕业生杨宣慧。

潜心科研,持之以恒

从本科开始,杨宣慧就加入了杨旭波教授的数字艺术实验室,参与了实验室关于虚实融合中学实验的项目工作。在顺利保研后,她留在数字艺术实验室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在大四毕业的暑假期间,杨宣慧参与了实验室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的“塑造互联博物馆”暑期科研实习项目,进行虚拟实验中手物交互的相关研究。虽然虚拟实验相比真实实验具有低成本和低风险等优势,但是通过操作VR手柄与虚拟实验环境交互的方式仍在触觉方面缺少一定的真实感,混合现实中的手物交互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进行更加直观的交互。

不过,确定具体研究方向的过程并不容易。在刚刚开始调研虚拟现实中手物交互的相关工作的时候,她发现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研究角度,杨宣慧感到非常迷茫,不清楚如何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她每周整理阅读过的论文与导师讨论,在导师耐心的指导下,她逐渐学习和积累了科研的经验和方法,也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2.jpg

杨宣慧在VRST 2023会议做汇报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在科研的道路上,杨宣慧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研一刚开始,她便在课程之余开始了紧张的科研工作。从实现自己的想法,到进行用户调研和分析数据,再到第一次撰写英文论文,她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第一篇论文的投稿。结果不算太差,虽然她的论文被拒稿,但是她论文中创新的想法得到了评审的认可,这一阶段的成果以海报的形式在虚拟现实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IEEE VR 2022上得到发表。后来她的论文尽管有所完善,但仍然没有达到被录用的标准。她把两次投稿失败的经历当作自己学习和进步的台阶,根据论文的评审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积极与导师和学长讨论论文的思路,更加严谨地设计用户实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在第三次投稿时,她的工作终于顺利被虚拟现实领域知名国际会议VRST 2023录用。回顾研究生阶段的科研经历,她深知这是每条学术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坎坷,这段宝贵的经历也让她在迎接未来更多的挑战时做好了坚持不懈的准备。

志愿服务,细致入微

在学习和科研之外,杨宣慧还积极参与学院活动和志愿者工作。她多次代表实验室在电博会和科创开放日等活动中向参观者展示中学实验的VR应用,在展示过程中她耐心地指导参观者体验VR实验。她认为这样的展示活动不仅有利于推广虚拟现实技术,同时也能够让她收集到用户的真实体验反馈,有助于她发现和解决VR应用的实际问题。

3.jpg

杨宣慧在电博会展示VR实验

此外,杨宣慧还参与了导师杨旭波教授作为大会共同主席的国际XR顶级会议 IEEE VR 2023的筹备工作。作为学生志愿者主席之一,她负责会议志愿者的招募、分工和组织等工作。除了志愿者相关的工作,杨宣慧也协助导师完成了会议场地和日程安排、参会通知以及物资准备等多项任务,她对会议筹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密切关注,为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重要支持。在为会议提供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杨宣慧锻炼了自己的团队组织和领导能力,也深刻地感受到帮助他人的成就感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她获得了组织国际学术会议的宝贵经验和知识,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与同领域老师们的交流互动也让她受益匪浅。

4.jpg

IEEE VR 2023会议志愿者团队合影(前排左四为杨宣慧)

保持热爱,继续前行

5.jpg

通过研究生阶段的经历,杨宣慧认识到自己对人机交互和AR/VR领域的研究兴趣。导师和师兄们对她的指导和鼓励给了她非常多的帮助和支持,在导师和实验室师兄们兢兢业业的耳濡目染下,她立志继续深入这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探索虚拟现实中的人机交互问题,致力于研究AR/VR中创新的和以人为中心的人机交互技术,为推动AR/VR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发挥更大作用贡献自己的力量。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将前往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入研究人机交互技术。杨宣慧表示,自己将持续保持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和追求,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和成长,继续在学术道路上努力前行。

1.jpg

姓名:杨宣慧

院系:电院软件学院

硕士导师:杨旭波

曾获荣誉:2024年校优秀毕业生、2021-2022年度校三好学生、2021年校优秀毕业生

毕业去向: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傅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