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声音

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等4则)

一周声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金星明:对于特殊孩子的教育必须采用医教结合的方式,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

对于特殊孩子的教育必须采用医教结合的方式,而且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因此课程设置也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每隔一定的时间接受专业的医学界和教育界的评估,再来确定孩子的发展情况,为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要在不断的评估中去判断孩子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等。事实上,特殊儿童并不只有自闭症,对此,金星明也呼吁整个社会在关注“爱·咖啡”自闭症社会实践基地的同时,也应该更多关注其他弱势群体,比如脑瘫儿童、聋哑儿童等等,等到这些特殊儿童成年以后,也有相应的政策保障、制度保障,根据他们自身不同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安置。(《新闻晨报》 2018.05.2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主任医生刘漪:

现在整个社会已经认识到,对自闭症应该早期诊断、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在义务教育阶段,自闭症儿童也可以选择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进入特殊学校、或者送教上门。未成年孩子能够在学校这样的保护性环境下得到很好的教育,还可以学习一些职业技能,比如烘培、西点等等。对于普通人群而言,18岁以上就被界定为成年人,可以走向社会了;但对于自闭症而言,是无法用年龄作为其应该走向社会的的依据。自闭症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大,自闭症严重的往往到了二三十岁时,其智商或社会能力可能还是仅相当于一个普通幼儿的水平,其一生都要得到家庭与社会的服务;一些程度比较轻的自闭症成人,只是在社会沟通与交往等方面还有一定障碍,他们完全可以走向社会,甚至就业。(《新闻晨报》 2018.05.26)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浩伟教授: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做科研需要坐冷板凳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做科研需要坐冷板凳。要力争形成核心技术优势,国家急需的东西是科技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几十年安心做下去,取得原创成果,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中国教育报》 2018.05.30)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Nano-Micro Letters主编张亚非:新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实现精准推送

Nano-Micro Letters关注的纳米/微米研究领域是目前比较热门的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很受关注,经常能得到快速地传播,但传播的精确性不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我们的信息能够快速地被关注这一领域的读者获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新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精准推送。当然,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做的还更多,比如,它可以帮助期刊对文章信息进行更好地简化和图像化以推动出版形式进化,机器翻译技术也可以帮助我们打破语言障碍,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科技日报》 2018.05.30)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