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声音

模拟量子计算可直接构建量子系统,不需要像通用量子计算依赖复杂的量子纠错(等2则)

一周声音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金贤敏特别研究员:模拟量子计算可直接构建量子系统,不需要像通用量子计算依赖复杂的量子纠错

近年来,关于通用量子计算机的新闻屡见于报端,IBM、谷歌、英特尔等公司争相宣布实现了更高的量子比特数纪录。即使实现几十甚至更多量子比特数,如果没有做到全互连、精度不够且无法进行纠错,通用量子计算仍然无法实现。相反,模拟量子计算可直接构建量子系统,不需要像通用量子计算依赖复杂的量子纠错,因此,一旦能制备和控制的量子物理系统达到新尺度,将可实现超越经典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直接用于探索新物理和特定问题。作为模拟量子计算的一个强大算法内核,二维空间中的量子行走,能将特定计算任务对应到量子演化空间中的相互耦合系数矩阵中。金贤敏称,正是这种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光量子计算芯片,使真正空间二维自由演化的量子行走得以在实验中首次实现,并将促进未来更多量子算法的实现。(《科技日报》 2018.05.14)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杨明教授:无人车究竟应该怎么去做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无人车究竟应该怎么去做,它的模式应该是怎样的,这个是困扰我们最大的一个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问题。我们从1997年开始研究无人车,20年来一直在搞技术,同时也更关心无人车走入人们生活的关键点是什么。论文可以发很多,但发论文并不一定能使无人车真正走到我们身边。这就是2007年我们在东方绿洲进行半年公开展示的原因。通过公开展示,找到了这项技术真正要落地的时候到底核心问题是什么。我们收获巨大,由此选择并聚焦园区低速无人车研发领域。

感知智能和决策智能是两个较大的技术瓶颈。这两个方面目前还达不到人的智能性。首先,我们看到一个人过马路,可能会看他的眼神,注意到他是不是要横穿马路,还是说他突然想要转身往回走。对无人车来说要识别(预判)这样的意图是非常难的。其次,感知到行人意图后是要避开他还是紧急刹车,这个决策问题老司机做得很好,新司机一般做得不够好。我们的无人车目前相当于新司机。让无人车成为“老司机”很难,因为老司机也说不清楚如何做到的,靠的就是感觉,这对无人车来说就更难了。

但是,机器有机器擅长的事情。在执行上,无人车最擅长。由于控制精度高,一个车道3.5米宽,两个车道7米宽,实际上可以给3辆无人车开,变成三车道,使交通效率大大提高。(《上海科技报》 2018.05.15)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