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上海交通大学为国家设计56艘绞吸挖泥船
2018年12月28日
责任编辑:彭源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报道 海上的“一个点”能够变为“一座岛”,这是绞吸挖泥船擅长做的事。近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名单。上海交通大学牵头负责,六家单位共同合作的项目“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入选。
从2002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在中交集团、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中铁建港航局集团和大型疏浚企业支持下,开始大型绞吸挖泥船设计技术研究及专用疏浚设备开发。2004年,“航绞2001”成为国内首艘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大型绞吸挖泥船。2018年3月,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非自航绞吸装备“新海旭”交付使用,标准疏浚能力6500立方米每小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自航绞吸挖泥船。至此,上海交通大学已为国家设计56艘各种绞吸挖泥船。
坚硬岩石挖掘是疏浚行业的世界性难题。针对远海快速成岛等国家战略需求,上海交大科研团队牵头解决了“海底高强度岩礁快速挖掘技术(挖得快)、顺应式钢桩台车定位技术(定的稳)、大通道高效疏浚输送技术(排得远)、多复杂系统优化集成技术(效率高)”4项关键技术问题。
如今,中国年疏浚量已超16亿立方米,是少数几个能自主开展大规模吹填造陆和航道疏浚工程的国家之一,上海交大设计的挖泥船疏浚量达到全国疏浚总量的60%。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上海交大研制的海上大型绞吸挖泥船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据不完全统计,科研成果已应用于17个国家的103项工程。
-
媒体链接
董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