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全球名校校长给了方案!

31.jpg

周到上海报道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共同倡议的“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9月17日上午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落地上海,致力于打造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学术交流平台。

33.png

“AI的学术研究是没有国界的。” 联盟的倡导者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在下午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球校长圆桌会议”上说,“希望打破边界进行合作,给上海市、中国乃至全球带来很大的影响和成果。”

圆桌会由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承办,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的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知名高校校长深入探讨与交流,共话跨国人工智能合作研究、高端人才培养。

“在这样一个剧烈的工业革命到来的浪潮冲击下,大学需要变革。”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谈到,作为大学的掌门人,他感觉到有些恐慌,因为很多观念,很多理念,很多新的发展方向,甚至很多新的技术成果不是产生于大学校园之内,而是来自于大学校园之外。如果大学教师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那培养的学生如何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呢?

“我深刻感受到大学平台需要变,象牙塔式的、封闭式的、课堂式的教育恐怕对21世纪来讲不太适合,老师长期封闭在象牙塔里,对社会并不了解。大学的优势就在于研究基础和人才培养,但如果我们脱离社会就要适得其反,我们目的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王树国提出,大学一定要开门办学,大学一定要主动融入社会,大学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知道我真正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到底在哪。希望有更多的企业的高管,到大学做个兼职教授,让更多社会的即时信息反映到我们的学生培养上。“一定要让学生在校园内接触到社会,了解到社会,走出校门之前把握社会发展的动态,亲身体验到了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学生一旦走向社会,他所掌握的知识应该是处于社会前沿的潮头,能为社会发展助一臂之力。”

麻省理工学院学术发展名誉校长Eric Grimson也认为大学不能关上大门,不能闭门造车。

他建议,交换学生是比较有价值的事情,不仅仅是大学之间的交换,可以在大学与企业之间有个交换,比如说谷歌、微软这样的公司。再者创造开源的互惠性的平台进行资源分享,每个人都可以用。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希望在人工智能领域训练一些顶尖的人才。“首先需要师资,没有老师的话很难培养学生,怎么去找全世界最好的老师,全球最好的老师。第二,大学要和企业合作提供一些实习的平台。再者在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引进来做客座教授,刺激学生的思维。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表示,交大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比较宽广的学科门类和厚实的研究基础,也有志于与大家持续深化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认为,此次联盟的成立,在学术领域,将更加有助于高校携手推动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在产业方面,将积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发挥好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结合点重要优势,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供给更多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协助孵化更多创新型企业,吸引更多学术大师、潜力企业落户上海。

董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