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邱蔚六从事医、教、研60多年,如今依然定期参加疑难病例讨论会,出诊、上课、编书“三不误”

耄耋院士扑在临床“前线”一心为病人

《解放日报》报道 【编者按】在人才济济的申城校园中,如蜜蜂般辛劳的园丁们长年累月耕耘不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他们无愧于人民教师之称谓。尤其是不少名师,虽已功成名就,仍坚守教书育人之本位。今天起,本报记者走进校园,倾听他们的故事。

20180903_124134_990.jpg

邱蔚六(右)与学生讨论手术方案。 (资料)

如果你挂了口腔科普通专家门诊号,却碰见一位老院士帮你看病;或者你作为本科医学生要上《口腔医学导论》课,结果给你上课的竟是一位老院士——请不要诧异,不是你特别幸运,而是这个今年86岁的老院士一直坚持这么做。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荣誉讲席教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邱蔚六。

从事一线医、教、研60多年,时至今日,耄耋之年的邱蔚六依然定期参加疑难病例讨论会,同时带着3名博士研究生,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导论课,为研究生和科室做学术报告,并在每周例行的专家门诊中带教毕业实习医师。最近,受人民卫生出版社委托,他还主编完成了约40万字的全国推荐教材《口腔医学人文》一书。

希冀长江后浪“淹没自己”

眼下,邱蔚六的“抬头”都是名誉的,从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到上海市临床口腔医学中心名誉主任……而他,不曾离开过临床“前线”的实务实战,“退而不休”还开设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劳模创新工作室。

自改革开放建立学位制度以来,除本科生教学外,邱蔚六培养了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70余名。40余位博士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新一代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其中一人,只晚他14年便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就是原九院院长张志愿,也是口腔医学界继邱蔚六之后的第二位院士。

师承关系,甘当人梯。邱蔚六说,要学自己的恩师、全国第一批博导之一张锡泽,做一颗铺路石。他冀望自己带教过的硕博研究生,就如长江后浪推前浪,“高过自己,淹没自己”。每每看到学生成绩卓著,邱蔚六常常喜泪盈眶,真比自己获奖还高兴,“学生不能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世界就没有进步。”

家中,夫人王晓仪教授既是他同班同学,又是他同院同事。但邱院士略感遗憾的是,自己3个女儿,除小女儿是药剂师,没有一个真正接过他的衣钵。“原因其实很简单,爸爸工作太累、责任太大,她们都看在眼里。”好在邱蔚六从孙辈身上找到年轻的梦——几年前,外孙女在哈佛大学医学院拿到博士学位。他赋诗一首并译成英文,最后两句是:敢攀今日医圣殿,承我事业在哈佛。

以身试“刀”只为思痛比心

早在做医学生时,邱蔚六因自己智齿位置不佳,就贡献出“试教”机会,让其他学生分两次来拔牙,上下两颗智齿统统报销。后来,作为医生的他多次把自己的身体当作 “实验品”和“活教材”。比如,通过摘除自己左耳之前的淋巴结,他全程坚持十多分钟归纳出“飞刀法”,总结出口腔颌面针麻手术操作规程,并写入其主编的外科教材中。只有自己患病后才能体会“咬咬牙”“忍一忍”到底是何滋味,“神农遍尝百草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医生尝尝皮肉之苦算是家常便饭。”

打开邱蔚六的工作电脑,里面一个名为“病人”的文件夹,包含超过百个子文件夹。从面裂、半舌萎缩,到脆骨症、淋巴瘤,子文件夹满是各种各样疑难杂症的中文名或英文名。每个文件夹内,仔细整理了病人接受手术前后照片、CT等影像资料,以及诊断书扫描件等。邱蔚六对每个人的病情始末了如指掌。

他常遗憾不能像球星那样清楚记录一生进过多少球,而只能粗略估计至少完成了10万例次诊治。他也无法统计为多少患者进行过手术,因为除了手术记录簿上可查的,他在门诊手术、巡回医疗、下乡服务以及兄弟医院会诊中进行的手术未留专门记录。

以身试“刀”,思痛比心。作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之一,更作为一名教学医院的医师,他说:医疗是基础,教学是根本,科研是灵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总的目的都是为了病人。”

口腔从“二级”独立为“一级”

不论出诊、上课还是编书,邱蔚六“三不误”。他形容自己是个“土鳖”而不是“海归”,是一个地地道道由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外科医师,“这要感谢祖国。”

革命战争年代,邱蔚六父亲中枪伤重,送当时四川省省立医院抢救。为此,邱蔚六高中休学一学期,在病榻旁陪伴近半年,对担任主治的外科医师感激而崇敬。于是,他赴国内第一家口腔医学院校——原华西协和大学牙医学院求学,系主任对他说,所谓“牙医”已发展出口腔颌面外科。听到“外科”二字,他便抱定了志向。1955年毕业后,他被分配至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现上海交大口腔医学院),从此一生为医并专攻口腔。

在发达国家,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是并列的一级学科,而在此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目录中,口腔医学仅仅是临床医学之下、与内外科齐平的二级学科。因此,邱蔚六在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期间,积极致力于为口腔医学教育正名,认为这个学科有其自身规律和特色。终于1998年,口腔医学在目录中独立为一级学科。这是邱蔚六在参加学科评议工作近20年中,自己感到做得“最满意的一件事”,也对学科建设“出了一点力”。

而为了这门“一级”学科,他先后主编6版国家规划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和作为参考书的口腔颌面外科 《临床手册》《理论与实践》及《手术图解》等配套系列专著,被评为上海市和全国优秀教师,先后36次获国家和部市级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这位国际牙医学院院士,还被授予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杰出会士奖”。这是该领域的最高荣誉,此前全球仅5人荣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