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2018“海峡杯”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周举办

建立两岸科技成果转化和专业育成孵化机构业务合作机制

人民网报道  2018“海峡杯”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周开幕式暨两岸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论坛7月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这是上海交大一项已有多年历史传统的沪台交流活动,也是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30周年巡礼的重要项目之一。

据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王伟明介绍,“海峡杯”是该校2001年创办的品牌活动。18年来,活动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创新创业培育孵化的重要载体和海峡两岸沟通交流的桥梁。

据悉,较之以往,2018“海峡杯”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周内容丰富,创历届之最:活动全面升级为创新创业周,并行举办两岸青年创新创业领袖成长营、两岸大学生创业邀请赛及两岸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论坛三个主题活动,力求满足处于不同创新创业阶段青年的细分需求,更突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密切关联,还明确建立两岸科技成果转化和专业育成孵化机构的业务合作机制,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提供坚实的支撑。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秘书长马国樑,上海市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李文辉,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巡视员刘勤,台湾东元科技文教基金会副执行长苏玉枝,亚洲企业孵化协会主席、台湾中华创业育成协会理事长黄经尧等领导和嘉宾,以及来自台湾、大陆暨香港二十余所高校的育成孵化机构、大学科技园的负责人和海峡两岸三十余所高校的200余名师生出席了活动。

来自台湾高雄正修科技大学的谢旻芸和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王涛分别代表参加活动的海峡两岸青年发言。谢旻芸为能通过竞争选拔参加“海峡杯”感到幸运,希望通过成长营的学习探索到创新创业的正确路径。王涛参加创业邀请赛的项目名称是“联鲸互联工业智控系统”,他和团队选择了工业控制领域作为自己创业起点,希望这个“冷门”项目能够伴随国家推动自主创新的浪潮收获成功。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秘书长马国樑在致辞中指出,近些年来,围绕创新创业主题,两岸各界开展了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各具特色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一方面促进了两岸交流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延伸,为两岸交流注入新的功能、搭建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顺应了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为两岸青年了解产业发展需求、把握创业方向发展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的机会,也为台湾青年学生进一步了解大陆各方面情况、未来到大陆创业发展、分享好的发展机遇打开一个窗口。今年2月,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台湾同胞中产生热烈反响并获得高度评价。此后,上海等地又出台了配套实施的多条具体措施,为台湾同胞在当地就业生活、学习实习提供更多的优惠和便利条件。相信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落实和细化,台湾朋友一定能感受到同等待遇的实惠、同城待遇的亲情和充满机遇的发展空间。

在领导、嘉宾和海峡两岸师生的共同见证下,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联盟理事长杜松宁与台湾中华创业育成协会理事长黄经尧代表两个行业组织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开幕式后举办的两岸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论坛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巡视员刘勤表示,今年恰逢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三十周年,上海的科技企业孵化行业正越发聚焦也深度介入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链上。台湾高校普遍设立创新育成中心,提供创新源头支撑,新竹科技园、台湾工研院也作出了成功示范。上海对外合作交流的要素资源很齐备、合作的可能性和多样性也很有保障,愿意在交流合作中积极分享上海的资源和经验。

亚洲企业孵化协会(AABI)主席、中华创业育成协会理事长、新竹交通大学产业加速器暨专利开发策略中心主任黄经尧,香港理工大学企业发展院院长黄亮,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联盟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创业学院副院长杜松宁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新竹交通大学、成功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中原大学、中华大学等台湾高校育成创新中心,以及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等大陆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负责人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机制和创新实践进行了分享。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教授王春分享了大陆大闸蟹养殖技术成果在台湾苗栗县的转化经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创新服务处处长陈宏凯为与会者介绍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情况以及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举措和成效。上海各国家大学科技园负责人也参与了研讨。

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台湾东元科技文教基金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由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港澳台办公室、创业学院联合承办,上海科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