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北京文化走出去标准化体系研究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报道 北京7月6日电 7月6日,由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北京文化走出去标准化体系研究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宝蕴楼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刘士林在会上发布《北京文化走出去标准化体系研究报告》,逾十位业界专家进行深度探讨,并对“文化走出去”工程建言献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既是对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提升文化开放水平的最新战略部署,也标志着持续多年的“文化走出去”已经进入“内涵和能力建设”的新阶段。此次发布的《北京文化走出去标准化体系研究报告》形成了国内首个具有原创价值的“北京文化资源走出去AEE指标评价体系”及评审技术流程,对未来“北京文化走出去”乃至“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冯奎表示,该项课题的研究具有五方面突出意义:第一,该课题有效地服务于北京文化中心的建设,促进国际交往,对进一步建设北京核心功能意义重大;第二,文化产业在数量、质量、范围、影响力等方面将得以进一步提升;第三,在国际交往愈加紧密的大背景下,对如何打造中国城市新的名片,提升人文城市建设,促进城市转型具有开拓性意义;第四,“文化走出去”是我国在新时期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工程,该课题可以从整体上加速对外开放步伐;第五,该项课题的研究对文化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建议,文化“走出去”的同时,研究也要“走出去”。他指出,我国在不同地域存在不同的文化形象,“走出去”需要切实深入地走近不同地域,进行实地调研,探究当地受众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文化,什么样的中国文化易于被当地人所接受。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在世界舞台中落地、生根、开花。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只有用国际上听得懂、能理解的语言把中国故事讲好,才能产生共鸣,也才能让中国文化既能“走出去”,也能“走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