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交大“双头”无人驾驶校车上路

目前处于试验阶段,行驶区域限定在校园内,双休日单车载客200人次

81823_70794.jpg

无人小巴可扫码预约自动来接。均李茂君 摄

81823_70795.jpg

 乘客通过车载触摸屏告诉小巴想去哪儿。

81823_70796.jpg

扫二维码看无人驾驶校车

解放日报报道,昨天上午10时许,上海交通大学电院2017级博士生袁伟,在徐汇校区体育馆门口用手机微信扫了扫站点立牌上的二维码,呼叫校车来接他。2分钟后,一辆白色小巴缓缓驶来,停在袁伟面前自动打开车门。全车8座,都是乘客座位,没有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也没有方向盘、油门、刹车等。
  “上车后,乘客可通过车载触摸屏或人工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告诉小巴想去哪儿,大屏幕显示徐汇校区现有4站。”上海交大智能车实验室负责人杨明说,这款无人小巴目前处于试验阶段,行驶区域限定在校园内,从5月2日试运行至今,情况良好,双休日单车载客量达200人次。闵行校区也规划了电院、机动学院、南大门3个站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无人小巴没有头尾差异,“双头”顶端都有激光雷达、摄像头、GPS等各种传感装备,可双向行驶,无需调头。杨明说,现有无人驾驶车辆过度依赖GPS定位,在GPS信号较差的环境难以正常工作。这台无人小巴融合多项制导技术,主要依靠“激光点云”进行定位和导航,不仅自主驾驶,还能自动避障。
  作为纯电动车,无人小巴充电5到6小时,可续航一天。当小巴载着袁伟等人行驶时,前方有个步行过路的同学挡住去路。“滴滴——”无人小巴自动鸣笛提醒并减速直到停下,等前面的同学走开,才慢慢恢复正常车速。
  无人小巴采用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生张建林设计的智能算法,能自主处理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场景,保证外部行人及车内乘客安全。
  目前试运营阶段,小巴最高时速限制在15公里,正式运营后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提速。现阶段无人小巴会配安全员,一旦遇紧急情况,可按下急停开关。小巴外部也有急停开关。这款无人小巴车身成本比数百万元的同类车型大大降低,使其可在更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我们一直努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形成人才培养、科研、产业化的良性循环。”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苏跃增说,“合作方青飞智能的核心技术团队中,就有许多人毕业于交大电院和机动学院。”此次上海交大与青飞智能的联合研发,主要聚焦低速园区无人驾驶车辆,未来还将解决更多制约自动驾驶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