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大医学院27项成果荣获2023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

日前,2023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获奖名单揭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以第一完成单位身份共有27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成果推广奖1项、青年奖3项。

无标题.png

一等奖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关键发病机制与诊疗技术创新

附属仁济医院 卜 军 团队

无标题.png

卜军教授领衔的项目“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关键发病机制与诊疗技术创新”从临床视角出发,围绕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源头机制、药物靶标开发、新技术研发、预警模型建立、临床精准干预等多个临床瓶颈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多学科交叉的系列创新性研究,发现新的缺血性心血管病致病基因和危险因素,揭示缺血心肌损伤新靶点和生物学标志物,开发多项具有自主专利的心血管临床新技术,并牵头系列临床研究对原创发现进行临床验证,成果写入系列国际指南标准等行业规范,牵头制定多项行业卫生标准与临床指南,为提升缺血性心血管病规范化诊疗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项目在缺血性心血管病启动环节,发现血管损伤斑块不稳定的昼夜节律新机制,建立临床检出致猝死血管关键技术,提出冠脉斑块病理影像学分类的新型分类和早期检出流程,写入国际教科书和欧洲心影像学指南;在缺血性心血管病核心环节,建立亚临床心肌损害早诊早筛技术,开发具有自主专利无创心肌灌注技术,显著提高了亚临床心肌损伤阳性检测率,写入国际心脏磁共振正常值标准、美国急性心梗心脏磁共振研究标准等国际行业规范。在缺血性心血管病最终环节,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社区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代谢表型的精准分型和个体风险的早期预警模型,实现了社区临床前期心血管高危人群的早期防控和创新技术临床转化,显著降低社区人群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推动了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防控关口前移。

肾癌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附属仁济医院 郑军华 团队

无标题.png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癌症前列,晚期转移性肾癌五年生存率不足15%。郑军华教授领衔的“肾癌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及应用”项目组一直从事肾癌的临床治疗和转化研究,针对临床治疗、预后评估和转移耐药等贯穿肾癌疾病进程的临床痛点和难点开展了多项研究。临床治疗方面,在微创治疗肾肿瘤方面进行了多种手术方式的创新,显著提升了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针对国内晚期肾癌治疗手段单一的现状,开展一批高质量临床研究,其中首次将国产原研PD-1应用于国内晚期肾癌患者,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和无进展生存期,作为转移性肾癌一线治疗推荐写入2023版肾癌CSCO指南,获批适应症上市成为中国首个获批的肾癌免疫疗法,推动国家创新产业发展。预后评估方面,国际上首创空间转录组学预测患者临床预后,并最早绘制肾癌高危人群血液和尿液双代谢指纹图谱,提升早筛率25%和预后风险准确率15%,申请相关专利并成功研发预后诊断分析软件。转移耐药方面,国际上率先鉴定肺、骨、淋巴结和肝等多个器官定向转关键靶点,临床前研究可使转移率降低30%,受到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Cancer Cell等顶刊高度评价;耐药方面发现肾癌耐药关键靶点SPOP并研制小分子化合物6b,获批专利并申请临床试验。建立了“微创伤,高保肾;早预期,精诊治;全周期,长生存”的肾癌精准诊疗体系,有效提升肾功能保护20%,降低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率11%,延长晚期生存率22%,降低肾癌相关医疗负担15%,在全国45家三甲医院进行推广应用。此外,项目组牵头制定早期肾癌技术标准诊治规范,执笔参与制定多项中国肾癌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

睡眠呼吸暂停遗传机制揭示及诊疗新技术和规范化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殷善开 团队

无标题.png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以慢性间歇性低氧及睡眠碎片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种严重的慢性睡眠呼吸疾病。我国患该病人数约1.76亿,其可导致心脑血管、代谢、神经系统等多系统损伤,造成严重社会负担。明确OSA发病机制,开发系列诊疗新技术,对于有效提高此类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殷善开教授带领团队,进行20余年研究与创新实践,建立2万余例OSA患者的全球单体最大样本OSA专病库,通过遗传学研究,发现20个OSA及其关键性状的全局阳性位点,并揭示多个风险基因的分子机制;在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开发基于血氧、鼾声等轻负荷诊断技术,创建基于云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的OSA筛查诊断及随访技术体系,大幅提高筛查诊断效率;率先创建Z形腭咽成形术(ZPPP) 、 ZPPP联合颏舌肌前移舌骨悬吊术(GAHM)等外科治疗新技术,推动基于创新治疗技术的OSA综合诊疗体系,使综合治疗成功率从40%提高至90%,有效提高了我国OSA治疗水平。

遗传性骨病发病的分子机制和临床精准诊治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章振林 团队

无标题.png

本项目是由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香港浸会大学共同完成,项目组历经12年不懈努力,相继在国际上首报SLCO2A1是常隐(显)遗传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PHO)的新致病基因,改写国际著名人类孟德尔遗传病数据库(OMIM)2个条目。据此建立PHO的临床表型谱和鉴别要点,使国内外PHO确诊率从30%提高到81%。国际首报环氧化酶2抑制剂治疗PHO前瞻性药物治疗研究,从而使不可治的PHO成为可治疗的遗传病。在国际上首报PFN1是家族性/散发畸形性骨炎伴巨细胞瘤(MIM:616833)的致病基因,并阐明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成功研发国际首个治疗成骨不全症的硬骨抑素loop3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候选药物(Apc001),具有显著促成骨效能和心血管保护作用。

项目建立了迄今为止最大样本量、种类最多的遗传性骨病家系资源库(共1919家,4939例),涉及75种遗传性骨病和70个致病基因,分子确诊率达59.1%,绘制了国人主要类型遗传性骨病临床表型谱和致病基因突变谱,为临床诊治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撑。项目发表代表性论文6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共同牵头制定指南/共识3部;相关诊疗策略已被国内外200多家医疗机构采用,使我国遗传性骨病临床和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显著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肺癌精准诊疗新技术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

附属胸科医院 陆  舜 团队

无标题.png

陆舜教授团队开展肺癌精准诊疗新技术研究,包括针对肺癌的相关基因开展“精准靶向治疗”;针对中国肺癌患者开发新的免疫治疗生物标记物,并进行 “精准免疫治疗”;对肺癌精准诊疗进行推广和示范。项目组长期深耕肺部肿瘤综合诊疗,针对中晚期肺癌治疗花费大而收效低的窘境开展了多项研究。临床研究方面,针对中国患者的相关驱动基因开展研究,包括多个国内创新药物等肺癌新药获批上市或适应症上市,填补国内空白并改变临床实践。全球首创设计“3+1+1(术前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3周期,术后接受1周期免疫联合化疗,再接受免疫维持治疗1年)”的临床方案,提高患者生存,开启肺癌免疫围手术治疗的新时代。国际首创采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模式用于克服EGFR-TKI耐药问题。转化研究方面,明确晚期肺癌靶向治疗后耐药机制,探索肿瘤进化;探索晚期肺癌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免疫治疗疗效相关性,成果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生存;国际首创基于单细胞代谢特征检测血液循环肿瘤细胞(CTC)新方法,证实代谢表型是影响肺癌EGFR TKI疗效新机制。

此外,项目组通过建立中国肺癌患者的生物样本多组学库以及数据库,分析肺癌患者肿瘤组织等生物样本,开展多组学研究,获得了多个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相关生物标志物。基于项目组建立的中国肺癌患者数据库信息,第8版UICC肺癌分期首次采信中国的数据,为中国肺癌患者的临床实践与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等奖

甲状腺恶性肿瘤微创外科多模式精准诊疗体系关键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附属瑞金医院 邱伟华 团队

重症感染致病菌耐药/毒力传播机制及一体化防治临床应用研究

附属瑞金医院 瞿洪平 团队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机制研究和诊疗优化

附属瑞金医院 沈 迎 团队

基于持续改进理念的日间手术模式建设与成效

附属仁济医院 张继东 团队

进展期胆囊癌综合诊治策略的创新研究

附属新华医院 龚 伟 团队

骨质疏松性骨折新理论、新技术、新策略与临床应用

附属新华医院 苏佳灿 团队

耳源性眩晕自助手册

附属新华医院 杨 军 团队

实体肿瘤超声新型多模态智能诊疗体系建立及应用

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吴 蓉 团队

无标题.png

三等奖

《公卫食验室:解锁厨房里的健康密码》

公共卫生学院 王 慧 团队

人工智能在辅助PET/CT成像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附属瑞金医院  李 彪 团队

气象环境因素对COPD及其急性加重的影响和预警研究及应用推广

附属瑞金医院  李庆云 团队

儿童哮喘气道炎症免疫学机制与临床干预研究

附属瑞金医院  夏振炜 团队

肝硬化相关慢加急肝衰竭的预警与干预策略

附属仁济医院  李 海 团队

左心耳封堵联合导管消融术在房颤脑卒中综合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附属新华医院  李毅刚 团队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和机体肠道微生态系乱诱发儿童性早熟的研究

附属儿童医院  李 嫔 团队

AJUBA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及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附属同仁医院  彭海霞 团队

Cyr61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基础研究及其诊断试剂的研发应用

附属同仁医院  盛慧明 团队

《JOJ0医生陪你科学怀孕》科普图书

附属同仁医院  孙 旖 团队

无标题.png

成果推广奖

糖尿病肾病诊疗新体系建立及其应用推广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汪年松 团队

青年奖

重大疫情全周期预警预判关键技术及应用

公共卫生学院 黄蛟灵 团队

静电纺纤维抑制肌腱粘连的基础研究

附属瑞金医院 崔文国 团队

提高胰腺癌诊疗水平的关键技术建立和临床应用研究

附属瑞金医院 蒋玲曦 团队

无标题.png

上海医学科技奖是由上海市医学会设立,面向本市医药卫生行业的科学技术奖项。自2002年设立至今,上海医学科技奖致力于引领医学科技创新发展,营造崇尚科学、尊重人才、褒扬先进的氛围,促进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上海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为提高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推广普及先进医学科学技术、促进本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市乃至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地位。

医学院
医学院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