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堂·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第六讲精彩开讲

南京博物院院长做客交大,讲述如何打造一座“超级链接”的博物院

11月30日晚,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走进上海交通大学,做客堂[TANG]·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第六讲,带来题为《做一座超级链接的博物院——关于理念和实践》的主题演讲,与大家分享了南京博物院在新时代下追求多样性发展,打造“博物馆+”模式的努力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校友代表、携程联合创始人范敏,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馆长、钱学森图书馆执行馆长张凯,以及上海文博领域专家、博物馆馆长,上海交大师生、校友出席分享会。

image001.jpg

亦古亦新,中国第一座国立博物馆建立“超级链接”

作为中国第一座国立博物馆,建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南京博物院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博物馆人的努力,南京博物院形成了一院六馆的格局,六个展馆分别用不同的展陈方式、技术手段向公众展示着中国历史文明的魅力。

在新时代下,这座亦古亦新的博物馆将怎样迈出全新的一步呢?这是南京博物院的掌门人龚良院长日常思考的问题。龚良不仅仅想延续南京博物院的学术地位,他还始终心系民众,致力于把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到最大。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龚良从这一主题谈起,他认为,南京博物院的多样性发展思路,正是一种“超级链接”。当前,南京博物院正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博物馆全方位地与观众结合,服务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做一座超级链接的博物院,让博物院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与社会同步,成为体现社会和谐、观众喜爱的美好生活场所。

链接所有观众:实现多样性教育服务

龚良讲到:“博物馆最重要的产品是展览,展览应该具有多样性,多样性才能链接到每个人。”他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南京博物院一院六馆的特色格局:历史馆是按照传统博物馆的陈列方式,以时间为线索,以实物为例证,讲述江苏古代文明——从原始时期的恐龙骨架到人类早期的石器、陶器、再到周秦汉唐的青铜器、玉器、瓷器,宋元明清的书画、建筑遗存等,将江苏古代文明中的成就一一展示;特展馆是南京博物院的个性特色,用于做文化交流的临展——来自法国的拿破仑家族文物,古埃及的木乃伊、沙皇俄国的宫廷什物、故宫养心殿的珍玩、青藤白阳的书画在这里展出;艺术馆是按照艺术品的分类,是按照美术馆的方式来展陈;数字馆把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表达,以网络参观和现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体验中华文明;民国馆则是一条活态的民国街区,通过情景再现,展示民国时期南京风貌;非遗馆以动态方式展示江苏非遗项目,手工艺表演、吹糖人、做剪纸,再加上非遗的3D电影和老茶馆内的戏曲演出,以活态展示展示传统文化。同时,25个临展、28个外展,让每个参观的观众拥有丰富多样的体验。他希望这种“分众教育”的模式,“让每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这找到自己所爱,这样就可以链接到所有的人”。

image003.jpg

龚良还强调,当下博物馆的职能应从“服务文物”转变为“服务公众”——“你我都是主人,从教育到服务,让我成为你”。要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手段,链接社会与公众,实现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功能。不仅要明确博物馆教育的定义和特征,在此基础上转变观念,还要拓宽教育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性,让所有观众是享受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享受文物背后的故事、享受过去和今天的美好生活。

为了更好地服务观众,龚良制定了符合中国特色的策展人制度——“策展人+一个支持团队”,还对南京博物院的各个部门进行了改革,重新命名并划分职能。例如,原来的陈列部改名叫展览部。“陈列只是把展览做了出来,不管观众爱看不爱看。就像皇帝家里的陈设品,为了体现威严,是很主观的。我们现在要从观众的角度做展览”。原来的社会教育部,改名为社会服务部。“教育有些居高临下的味道,我们要把教育寓于服务之中”。全面强化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与延伸服务,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素养的观众群体,精心策划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更多民众走进博物馆,看懂展览、理解文明、认知传统、爱上博物馆。

链接所有可能:博物馆的创意与创新

2007年8月24日,维也纳大会修改的《章程》给出了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在此基础上,博物馆领域也衍生出诸多全新理念。

image005.jpg

龚良提出,基于这些理念,博物馆发展应该具有创新思维,运用“跨学科跨领域”的有效途径,创造全新的发展特色。他结合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为大家讲述了南京博物院的特色定位:一个中国、江苏、南京的博物馆;一个靠文物说话的、展览彰显特色的博物馆;一个有视觉美感、文化环境优雅的博物馆。基于这一定位,应该在博物馆中开展一系列创造性劳动:将文物组合成具有不可移动文物特性,寻找相互的关系和故事;开发动态化、数字化展示服务,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服务项目;打造“形象化、动态化、拟人化、故事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动漫技术;发展会展、演出、艺术品、出版、文创衍生商品等博物馆创意产业。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为博物馆发展创造源源不绝的动力。

互联网时代的博物馆:趋于无穷大的未来超链接

“我们遇上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博物馆变革的时代,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因此,我们要加速适应时代要求的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必须在坚持目标的基础上,拓展传播的效能。”龚良提出,在当前博物馆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新背景下,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拥有了全新的方向。

当前,博物馆服务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宗旨的实现主要依靠传播,而互联网在传播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博物馆,龚良认为,首先要界定博物馆传播藏品的内涵。目前科技飞速发展,博物馆与文物的展示传播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也迎来了新的时代。对于声、光、电、全息投影、VR等新技术,龚良一直保持着好奇心和敏锐的嗅觉,早在多年前,南京博物院就建成了数字馆,最受年轻观众的喜欢。“南博的数字馆是中国最早一批的数字馆,把传统文化中,以江苏为代表的部分,做了28个片段,以28个片段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

其次,要明确博物馆传播的重点在中华优秀的传统和文明。博物馆及藏品的多样性,需要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要用新的传播手段,去讲好藏品之间的相互关系:过去生活的故事、乡镇发展的故事、地域文化的故事、中华文明的故事。

第三,博物馆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要在馆内应用数字技术,探索智慧博物馆发展的正确方向。从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内的应用,到数字博物馆,再到讨论中的智慧博物馆,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在于将博物馆的传播能力和公众参与能力和教育审美的目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博物馆的未来取决于运用藏品资源创造文化产品的有效传播,而最终目的是扩大传播能力——传播的有效性和几何级增长。”

到底什么是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一定要有“智慧”两个字,它不是由博物馆人员做出一个展览呈现给人看,而是由人设定规则框架,让人工智能来执行,框架和技术是人想出来的,最后出来的结果是人工智能做的,而不是人做的。这样可以让公众普遍参与,而根据人工智能抓取的普遍的大数据分析,又能拿出更加有利于公众参与的方案来,公众的智慧将得到极大体现。所以说,智慧化的博物馆是公众参与和机器劳动两者结合。

在演讲的最后,龚良总结道:“超级链接是‘博物馆+时代’的深度融合,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公众审美素质提高的时代、发展中的时代,博物馆要时刻保持‘时代’思维。博物馆‘超级链接’是博物馆方法和受众的扩大,也是博物馆提供公众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径,更是博物馆人努力奋斗的目标——博物馆+。”

image007.jpg

精彩的演讲过后,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们就南京博物馆的馆藏精品、特色定位以及互联网时代的馆际互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等话题与龚良进行了进一步交流探讨,龚良院长生动详实的解答令大家受益匪浅,满载而归。

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博物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上海名道文化发展中心,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承办。“堂[TANG]·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将致力打造一座“可读式”、“移动式”、“开放式”博物馆,一场“历史性”、“人文性”、“创新力”分享会,使观众们在世界各国的著名博物馆馆长及文博领域专家的精彩分享中,展开与世界、历史以及自我的对话。随后,“堂[TANG]·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将继续邀请更多嘉宾及文化艺术领域知名人士走进上海交大,从不同的艺术视角与大家分享各具特色的独家故事。

image009.jpg

当天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与南京博物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总办公厅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校友代表、携程联合创始人范敏,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馆长、钱学森图书馆执行馆长张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谈毅,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黄金贤,上海交通大学文明办副主任沈丽丹出席了仪式。

顾锋首先代表上海交通大学致欢迎辞。他回顾了上海交通大学“因改革而兴”的发展历程,并强调博物馆资源作为人类文明财富,是大学开展教育的重要平台,他希望今后能够与南京博物院开展多方面合作,期待南京博物院为交大文博教育的开展提供宝贵指导。龚良代表南京博物院致辞。他表示,南京博物院多样性的发展历史与上海交通大学文理工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具有相似之处,希望能够与交大全面合作,在借鉴交大理工科优势发展思维的同时,为交大发展增添更多人文色彩,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范敏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致辞。他回忆了交大八十年代文理工相融合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这也正是他与校友们共同成立文化发展基金的初衷和动力,他希望上海文化发展基金能够继续助力母校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育人效果,让中西方优秀文化在年轻人心中扎根。

image011.jpg

随后,顾锋、龚良分别代表上海交大和南京博物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秉承整合资源、相互促进、精诚合作、协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一代人文素养、精神品格的滋养、熏陶和教育作用,在学术交流、高校博物馆业务培训、专题展览、基金课题申请及专利技术研发、出版策划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黄金贤、范敏分别为龚良颁发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顾问证书和名道文化发展中心顾问证书,诚邀龚良院长助力于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的发展,指导文化发展基金率先成为交大文化引领战略的践行者。

纪晓恬 江倩倩
邬根保
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