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2018“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论坛暨“一带一路”大学领导力研修班在上海交大举行

11月2日至11月3日,2018“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以及“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联盟共同主办。值此契机,上海交通大学推出“一带一路”大学领导力研修班,打造包容开放、合作互惠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共享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成果,为推动高等教育的开放、交流与融合,拓展合作空间与契机,贡献交大力量。来自中国、泰国、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波兰、克罗地亚、埃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十余个“一带一路”国家的嘉宾参加本次论坛。

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共话“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为了贯彻该倡议,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牵头发起“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联盟,目前联盟成员由8家中方单位及16家外方单位组成。来自上海市科委,泰国玛希隆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华沙理工大学等10余家“一带一路”国家高校,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同济大学、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宝莲华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等高校、研究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及企业的科技代表参加会议。

DDP3089_副本.jpg

DDP3090_副本.jpg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傅国庆在致辞中表示,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尤其是上海把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上海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载体,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新平台,联动中西部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枢纽,努力打造“能集聚、能服务、能带动、能支撑、能保障”的桥头堡。他衷心期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同心同力,携手共进,努力把“一带一路”打造成科技创新之路、合作共赢之路。

DDP3093_副本.jpg

“本次论坛以‘ 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实践与展望”为主题,旨在就政策及实践经验等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希望进一步优化合作机制,强化高校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服务功能,打造特色区域及专业合作平台,推动联盟成员在科技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与技术转移、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共性技术与重点合作研究、建设科创智库等方面发挥更多优势,更好地发挥资源叠加效应。”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表示。

论坛包括“创新政策”和“创新实践”两个论坛专题,分别由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瞿荣辉、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颜明峰主持。

DDP3092_副本.jpg

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主任姜标探讨了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助力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的建设;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王震介绍了绿色技术银行的的建设方案以及推进的现状;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校长Dejan Jaksic分享了诺维萨德大学在塞尔维亚创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在科技创新体系探索与实践方面的情况;开罗大学校长Mohamed Othman Elkhosht介绍了开罗大学的2020战略目标、创新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农业大学校长Hristina Georgieva Yancheva分享了“一带一路”视角下普罗夫迪夫农业大学大学的可持续科技合作。

DDP3094_副本.jpg

(媒设)签约仪式-华沙理工Teresa,林忠钦.JPG

(媒设)签约仪式-诺维萨德Dejan Jaksic,林忠钦.JPG

(媒设)签约仪式-普罗夫迪夫Hristina,林忠钦.JPG

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波兰华沙理工大学、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农业大学代表签署加入联盟

(媒设)签约仪式-开罗大学Mohamed,徐学敏.JPG

上海交通大学与埃及开罗大学签署学位协议

DDP3100_副本.jpg

上海交通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大学签署共建分子神经变形科学联合实验室协议

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副校长Tlekkabul Ramazanov、莫斯科航空学院副校长Ravikovich Yury、蒙古国立大学副校长Undram Chinbat、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副校长Vitaly Sergeev、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副校长Nikolay Vitanov,以及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书记、所长石谦, 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兴华、宝莲华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健带领的科技代表参与讨论交流。

在联盟工作会议上,经联盟成员代表投票选举产生3家副理事长单位及7家常务理事单位。

10月26日,由“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共同举办的上海-中亚科技创新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傅国庆,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承,上海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曹为民,新疆克拉玛依市委常委、秘书长童中华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王震主持。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各国的嘉宾、新疆克拉玛依市科技代表团成员、长三角地区有关单位代表以及上海市科技主管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园区、投融资机构、企业代表约150多人参加活动。大会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重点围绕清洁能源、农业科技等领域,运用圆桌会议、专题讨论、展览展示、参观对接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与探讨。

首期“一带一路”大学领导力研修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高校在“一带一路”合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大学校长是大学治理不容忽视的力量。为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深入了解,持续更好地与“一带一路”高校展开高水平、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论坛期间,上海交通大学推出“一带一路”大学领导力研修班,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在大学治理、学科发展规划、国际化办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与“一带一路”大学校长共同探讨在高等教育全球化时代如何在秉承大学自身教育理念的同时开展教育创新,在国际竞争中合作奋进。首期研修班为期两天,主要面向来自参会的“一带一路”沿线高校的管理层人员。

在研修班专题报告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学敏围绕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与国际化办学方面的相关实践做报告。徐学敏介绍说,上海交通大学将一流创新人才培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落实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实施荣誉计划和大类平台,夯实学生的数理化与多学科基础、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跨界思维能力,营造各学科交叉融合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学术志趣。徐学敏表示,国际化是中国研究型大学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之一,面对“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上海交通大学将继续坚持国际化办学思路,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科研,持续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师资,也希望能够和“一带一路”国家高校加强合作,推动双方高等教育融合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奚立峰从学科发展概况、学科规划与建设成效三个方面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学科发展规划。奚立峰介绍了学校由单科型的工科院校发展为理工、人文社科、生农医学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的过程,并阐释了学校学科规划的建设思路、建设任务和改革任务,展示了“学在交大”“多元评价”和“院为实体”三大改革。奚立峰表示,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成效,去年学校入围了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在国际上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也显著提升。

大学排名如何促进教育创新?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念才认为,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大学排名。他表示,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是世界首家多指标的全球性大学排名,其之所以能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是因为采用的指标全部为客观指标,使用的数据都是可以验证的第三方数据,而且排名方法完全透明,排名结果可以检验。大学排名自身的发展和对高等教育的促进有赖于大学排名机构对排名的不断完善、排名使用者对排名的合理利用、媒体对排名的客观报道以及各类利益相关者对排名的有效监督。

围绕世界一流商学院建设这一主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董明进行了分享。董明介绍了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情况,他表示,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发展得益于四大发展策略:一是长期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通过国际认证,特别是AOL(学习保证体系)来监督保障安泰的课程质量;二是大力推动学生交换、师资交换、双学位和研究合作的国际化战略;三是建立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CLGO项目、增加留学生多样性的MIB项目、安泰全球暑期项目等差异化的独特项目;四是重视基于行动的学习模式,如,创业基金及教育、全球企业诊断实验室、大数据训练营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渥太华联合医学院执行院长邵莉做了主题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医学院”的报告。邵莉回顾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发展历程、品格精神,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什么是中国特色的一流医学院的话题展开论述,并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建设世界一流医学院的具体布局。她阐明了交大医学院的三步走目标:到2020年,若干学科方向实现世界领跑,临床医学稳居国内前列;2035年临床医学进入世界前列;到2050年,整体实力稳居世界一流医学院校前列。

培养优秀人才、拓展国际视野,交大智慧助力“一带一路”

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创新论坛纽带,结合上海交通大学优势,学校积极布局,促进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生源,为其“度身定制”精准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建立起一批企业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为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边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已与多个国内合作伙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招收“一带一路”国家优秀学生来华学习,支持鼓励杰出科学家来华工作;开办先进适用技术、科技管理与政策等各类培训班。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上海交大招收沿线国家生源的优秀学生数量稳步上升(其中研究生“一带一路”生源国学生数持续增长至目前在校生1278人,本科生人数基本稳定在1000-1200人)。在“一带一路”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背景下,上海交大与莫斯科航空学院深入合作,双方通过高层互访、远程会议等沟通交流,达成了广泛的教育共识与合作意向,成立了中俄联合研究院,在此框架下开展双学士学位项目、双硕士学位项目,并建立联合科研中心。新建一个本科专业和三个硕士专业,首批硕士双学位的29名俄罗斯学生和23名交大学生进入交大学习,开启了“中俄对等招生、互免学费,同堂授课、两地学习,导师联合、企业支持”的国际合作办学新模式。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开设“一带一路卫星导航与遥感 B&R 留学生硕士项目”。项目旨在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培养卫星导航与遥感信息技术领域素质全面、具备一定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目前已有22名该项目同学开展两年的硕士学习。其中第一批12名学生已经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并进入项目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实习。为充分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教育合作,交大还积极参与哈萨克斯坦国际化人才及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哈国际计划中心签署协议,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奖学金(BOLASHAK Scholarship)框架协议下,支持优秀的哈萨克斯坦学生来交大深造。2018年11月2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与开罗大学文学院签署双学士学位和双硕士学位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联合培养中国语言文学及商务汉语领域的学士及硕士人才,使他们成为两国文化之间的沟通桥梁。开罗大学是埃及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是阿拉伯国家的第一所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在埃及排名第二、阿拉伯地区排名第十,拥有悠久的学术传统。通过这次合作,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将进一步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科研教育方面的共同研究,强化合作的纽带作用。

国际视野是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为提高上海交通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突出人才培养理念的“价值引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促进优秀学子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校联合海内外合作伙伴共同组织实施“全球挑战计划”,鼓励学生赴“一带一路”国家,通过实地探究实践,融入多元文化,思考并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为人类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提供交大学子的智慧和解决方案。目前,已有“缅甸仰光支教”“伊斯兰堡饮用水微生物风险评价与控制策略活动”“2018保加利亚乡村振兴调研评价及规划实践”“泰国昭披耶河与湄公河流域水污染及当地环保政策调研”4个项目顺利完成项目总结,近70名中外学生、30名教师、科研人员及国外政府官员参与其中。各项目在对当地深入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从不同的侧重点出发,提出了发展对策和解决方案;各项目成员受到了当地的热烈欢迎,其工作也获得了当地的高度评价;通过全球挑战计划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DDP3101_副本.jpg

(视频报道:http://v.sjtu.edu.cn/reports/report2-1406.htmlhttp://v.sjtu.edu.cn/reports/report2-1407.html

陈凯
武新民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付符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