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

吴昕宇:带着梦想而来,载着坚定远航

青春足迹

人物白描:吴昕宇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首届致远工科荣誉计划 2014级本科生

20180516_033215_345.jpg

他用清晰的规划将大学生活过得高效而有序。课程学习,投身科研,他一步一个脚印找到了自己向往的学术道路。他,就是致远学院工科荣誉计划2018届本科毕业生吴昕宇——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博士候选人,IEEE特等奖学金,两次国家奖学金,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特等奖(O奖)获得者,2篇第一作者身份论文收录于计算机网络A类会议。

不忘初心:从迷茫无助到脚踏实地

四年前刚来到交大,吴昕宇满怀着激情和梦想。但是,现实很残酷:身旁的同学总能速扫高数作业,他却怎么也刷不动;很多同学还能加入各种社团,他连把笔记看明白都恨不得花掉所有课余时间;分院逻辑考试也是考了个倒数10%,托高考的福才勉强挤进电院。刚入学的“当头棒喝”,让吴昕宇曾在夜晚的操场上多次步履沉重地行走,冥想着如何过好大学生活这一问题的答案。一次次的思想挣扎,让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零开始,先把学习成绩提上去,再去畅想丰富的生活。于是,吴昕宇决定改变学习方法,认真上课、整理笔记、思考总结,第一学期的考试成绩让他第一次在大学中体验到成就感。

也正是第一学期取得的成绩,让吴昕宇幸运地加入了致远学院首届工科荣誉计划。

吴昕宇对致远的第一印象,是在交大名声赫赫的ACM班,感觉高不可攀。而教授们聊天式的面试,辅导员们在班会上、微信群里不断的鼓励,都让他感到致远的平易近人,也激发了他努力跟上其他同学的步伐。在致远的第一年,吴昕宇主要面临的问题是适应致远数学、物理课程难度的提升,曾尝试同时听非致远的数学物理课跟上节奏,也曾通宵烦恼于物理课胡其图老师布置的“提一个好问题”的作业…...不过,正是这种严格的训练,这种与来自各个专业的强手交流切磋的机会,令吴昕宇对自己的数理基础充满兴趣;而尤其是大学物理课对“提问”作业极高的要求,让他在后来的科研中明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要思前人未所思,要从实际现象中挖掘,要以“挑刺”的眼光广读文献。

勇于坚守:从脚踏实地到敢打敢拼

进入大二下学期,科研开始成为吴昕宇大学生活的主旋律。这学期伊始,他加入了电院王新兵老师的iiot实验室。正是在王老师的实验室里,吴昕宇开启了大学中一段崭新的拼搏历程,“非常幸运和感激自己把最有激情的两年挥洒在iiot:我从一个论文都读不懂的小白,到能够独立领导一项侧重理论或实验项目,让我有足够的自信继续在学术道路上攻克难关”,吴昕宇说。

吴昕宇首先是以辅助者的身份参与了第一份关于定位技术的研究。一开始,面对密密麻麻,公式泛滥的论文,吴昕宇常常要痛苦地压抑着放弃读下去的念头,花一整天的时间在图书馆埋头苦思;为了跟上研究进度,他和两位学长常常讨论到寝室锁门,每周向学长汇报进度,而学长则指出他“读论文没有抓重点”的问题,从而使得他在之后读论文时更注重提炼解决问题的思想,而不囿于公式细节,以此大大提升阅读论文的速度。最后吴昕宇和学长们一起完成论文的撰写,方才觉得终于摸到了科研的大门,心中的痛苦终化为大学生涯第二次的成就感。

之后,吴昕宇兴致勃勃地接下一项关于室外定位的课题,准备自己主刀。然而,主角并没有他料想的那样好当:找问题的时候,总是纠结问题到底有没有价值,怀疑自己有没有能力hold住;推公式的时候,发现自己线代和概统像没学过一样,得反复复习才能推出一个能看的式子;做实验的时候,面对永远调不理想的参数,在数据质量和算法本身出问题二者间来回怀疑。磨了两个月,吴昕宇还交不出任何像样的成果,内心又曾跌至冰点。后来,是老师下令投稿论文的截止日期,“逼”着吴昕宇燃起斗志:为了挤出尽可能多的时间,他晚上干脆就在实验室住下了;每天在思考问题和写作论文之间交替征战,一有新的想法就写出来。这使得他的成就感不断积累,从而使他第一次感到:能如此全心投入科研这种前路未卜的事情,根本不是苦差,实属一大幸事——能令自己放下生活中的或喜或忧,沉浸在挑战未知的快感里的幸事。仿佛突然明白了接下来应做什么、想做什么,在完成这项课题后,吴昕宇主动找到老师,兴致高昂地开始另一项社交网络的研究。这次,是内心对科研的执着,让吴昕宇又一次燃起斗志。没有谁去刻意监督,吴昕宇业已然形成一种科研习惯,并享受着科研成果带来的小幸福。

同时,在科研的道路上,吴昕宇不是踽踽独行,他也在致远学院这个充分鼓励学生科研的平台上尽情放飞自我。“致远学院给予了我很多科研上的帮助和机会。我了解到致远学院会提供很多高质量的暑期科研项目,而我自己找到王新兵老师,开启科研征程,也是通过在致远学院601每周三的讲座上提问获得的机会。”吴昕宇如是说。同时,他提到致远学院也为学生提供了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如ZY-INS沙龙等,“每一次向他们提出略显稚嫩的科学问题,得到他们简练而有分量的回答时,内心总希望着自己未来能和他们一样,对于自己研究的一亩三分地,有着精辟而独到的见解,更有着崭新而突破的贡献。”此外,吴昕宇还参加了致远学院的首届“学术节”,旨在不同专业的同学展示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他坦言自己不仅更能清晰表达自己的研究工作,也从他人的工作吸取了更多灵感。

敢于逐梦:从敢打敢拼到坚定前行

永不止息的拼搏总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机遇:2017年的夏天,吴昕宇有幸参加在上海市举行的图灵奖五十周年纪念大会,近距离接触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教授,互联网之父Vinton Cerf教授,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先生等领域大牛。2017年的冬天,吴昕宇的两篇第一作者论文均被2018年IEEE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全文收录:第一篇关于室外环境中指纹预测与定位方案设计,采用基于Stiefel流形方法的指纹预测方案,用指纹定位弥补了GPS在高楼林立,障碍众多的环境中定位精度不够的问题;第二篇关于具有重叠社区性质的社交网络中去匿名化机制的设计,给出了在何种条件下,隐私攻击者能够采取文中设计的策略识别匿名网络中用户的身份,从而启示我们需要尽量避免上述条件以保护匿名用户隐私。2018年的春天,吴昕宇有幸能前往夏威夷参加学术会议,将首次在众多网络领域的研究者前汇报上述两份学术成果。而2018年的秋天,得到MIT博士录取通知书的吴昕宇,将飞往查尔斯河畔的那片学术圣地,希望能在网络优化的领域内开拓一片新的土地。此时的他,不仅有着科研经验的积累,不仅有着永不熄灭的斗志,更重要的,是他确定了自己心驰神往的方向,执着前行。

“感谢四年前我与交大的幸运相遇,感谢四年间电院和致远于我的悉心指导:对我科研思维的良好训练,科研道路上让我能和学术大师直接对话,以及各位老师们随时随地当面倾听对于我选择方向、选择导师、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迷茫,给我指明方向。我特别怀念在致远604的小组讨论和奖学金答辩,在致远阳台望着思源湖或捕捉灵感或思索人生,以及每次早晨步履匆匆地从1楼上6楼,在致远602学到晚上11点半后步履轻盈地从6楼下1楼,也都将成为我大学生活中最充实而有意义的回忆,深藏心底,激励我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坚定前行。”吴昕宇如是说。

四年前,他怀揣梦想,走进知名学府交大;四年后,他即将远航,异常坚定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之光在地平线上已冉冉升起,吴昕宇已然张开了双臂,迎接满天的朝霞!

张邀月 郭仲秋
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