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

王子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青春足迹

人物白描:王子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首届致远工科荣誉计划 2014级本科生

20180516_033621_901.jpg

四年前,怀着对材料化学的热爱,他来到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加入了首届致远工科荣誉计划。凭着一腔热血和对于科研的追求,他争取到了前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交换学习以及在哈佛暑期科研的机会。在邓涛教授的引领下,他刻苦钻研,潜心学术,成为材料学院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成功申请斯坦福和哈佛大学博士的本科生,他就是王子昭。

目标清晰,立志读博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明确未来的目标比一味忙碌做事更重要。王子昭和许多热爱化学的同学一样,中学期间就开始自行购买仪器和试剂在家中尝试做实验。实验带来的乐趣让他明确了未来要走科研这条道路,于是大一上学期他就主动进入材料学院的实验室学习。对他而言,在实验中探索发现的过程比课堂上单向接受理论知识的过程更有趣,聆听大牛的讲座比重复课本上的习题收获更多。他大一时就以杨培东、John Rogers等材料领域的知名教授为自己的偶像,凡有他们出席的会议、讲座一定去参加。邓老师是对王子昭影响最大的人,邓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科研精神和谦逊为人的态度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每次和邓老师关于课题的交流都让他觉得未来充满希望,一次次坚定了从事科研的决心。最终,他决定追随邓老师的步伐,选择读博。

珍惜时间,立足当下

在同学眼中,王子昭是个“苦行僧”、“拼命三郎”,每天上完课就去实验室做实验到深夜,不到睡觉时间几乎不在寝室出现。他最喜欢在周末做实验,因为那时候他可以“独享”实验仪器。他始终记得2011年全国挑战杯特等奖获得者臧浠凝学姐的话,“当你选择了一项事业,总要放弃一些东西”。当身边的同学在学习之余参加有趣的选修课和丰富的社团活动时,王子昭却在努力备考托福,争取海外名校的学期交换机会,并成功在大二上学期结束后前往约翰霍普金斯交换学习。辛苦努力一学期并拿到满绩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回到邓涛老师课题组,紧锣密鼓地开展科研。他觉得活着就该是忙着,悠闲的生活会让他不适。他会利用寒暑假的整块时间拼命背单词学英语,很早地考完托福、GRE,做好出国的准备;他享受着比研究生还短的假期,常常在家呆不满10天就回到实验室,尽管这样,他依然甘之如饴。他的科研成果超过一半是靠寒暑假日夜实验做出来的。他说是致远学院只争朝夕、夜以继日奋斗的学术氛围感染了他,也许他在强手如林的致远学院不是成绩最顶尖的学生,但他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其他方面努力超越。在邓涛老师和陶鹏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王子昭入选致远首届 “ZIRC学者”项目,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并获得了上海市挑战杯特等奖、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杯”特等奖。

创造机会,奋力拼搏

信息时代,抢占了信息就是抢占了未来的制高点。科研不仅需要身体力行,还需要与别人交流探讨。王子昭深知这一点。他广交学长学姐,搜集信息,有问题主动向周围人求教。在哈佛暑研期间,他每天和导师共进午餐,抓住零碎时间向导师汇报课题进展,让导师了解自己的努力。他带着研究PPT和简历跑遍美国各个高校,向教授们“推销”自己的科研实力,哪怕教授急着去幼儿园接孩子,他也能在去车库的路上抱着电脑向教授介绍完自己的研究。在美国的一段交流经历让他体会到,光辛苦做事没有用,一定要善于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才能被人赏识,才能说服别人为自己提供经费,让自己有实力去做自己想做的研究。他敢于做梦,绝不服输,不因为一次的失败而妄自菲薄,去年春天共用190封邮件为自己争取到名校暑期科研的机会,并在这次暑研中遇到了对他的科研能力赞赏有加的哈佛暑研教授,力荐他在博士申请中胜出。

收到斯坦福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王子昭颤抖着双手读完了邮件,眼泪夺眶而出。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期间他经历了多少喜怒哀乐,多少次实验失败,多少次找教授碰壁,多少次熬夜,又很幸运地得到了致远学院、材料学院、师长、同学和家人等无数贵人的指点和相助,才争取到这样珍贵的机会。

他非常感谢申请路上与他互相激励的小伙伴,和有问必答的致远学院、材料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正是从这些交流中得到的宝贵信息,指引他绕过弯路,向着目标一往无前。

有些时候,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在王子昭成功申请斯坦福和哈佛大学博士并获得全奖的背后,是他为之所付出的不懈的努力。王子昭在心中总以邓涛老师为榜样,他希望追随邓老师的步伐,学成后报效祖国,为新材料的研究倾注心血,尽力提升中国在材料领域的科技水平。未来科研的道路漫长和艰辛,相信他在即将于异国开启的新征程中会永葆自己科研的初心,珍惜时间,实现理想。

费宇环 郭仲秋
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