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大举行“全国高校文博场馆志愿服务与社会教育论坛暨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活动”

5月24日至25日,由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指导,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主办、校史博物馆承办的“全国高校文博场馆志愿服务与社会教育论坛暨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活动”在徐汇校区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三十余所高校文博场馆的近百名相关文博老师和志愿者们参会。此次会议主要包括专家讲座、主题报告以及优秀讲解案例展示三种形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集中探讨了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文博场馆的志愿服务及社会教育工作。会议也得到了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和中国高教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的大力支持。

微信图片_20180528084145.jpg

5月24日,开幕式在徐汇校区新建楼举行,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信息化与培训部部长、市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张民,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秘书处办公室主任沈丽丹,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馆长、党史校史研究室主任张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档案馆副馆长丁东锋主持。

20180528_004530_709.JPG

张凯在欢迎词中指出,“当前快速发展的高校博物馆已经进入了内涵建设阶段,努力提升文博场馆的志愿服务质量,拓展社会教育的途径,增强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使文博场馆成为学校立德树人和传承大学文化的重要支柱,是文博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他呼吁全国各高校的文博专家积极展开交流与讨论,以促进对文博场馆志愿服务和社会教育工作的深度学习与再认识。

20180528_004637_843.JPG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这个城市有多少志愿者。”张民指出,借此次契机增进各志愿服务的团队相互沟通交流,博采众长,汲取有益经验,促进博物馆志愿者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推动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0180528_004705_201.JPG

沈丽丹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无论从社会还是高校文博馆层面,对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志愿者是提升文博场馆内涵建设的无比重要的一环。

20180528_004732_990.JPG

开幕式结束后,上海科技馆团委书记孙源作了题为《以平台培育和队伍建设筑志愿大科普梦想》的主旨报告。接着,近二十位高校文博专家围绕高校文博场馆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建设、志愿者队的招募、组织管理和考核等制度建设、高校文博场馆的社会教育以及新媒体时代文博场馆志愿活动的开展等展开主题交流。专家学者们或从理论层面,或从具体实践的管理服务工作出发,畅谈自己的想法,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20180528_004755_306.JPG

5月25日,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活动在钱学森图书馆进行了一整天,整个过程紧张而热烈。此次展示有来自全国高校文博场馆的10位专业讲解员参加专业组的展示,23位学生和社会志愿者参加志愿者组的展示。为了进一步提升评判质量,会议主办方还邀请了来自中共一大会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宋庆龄陵园、钱学森图书馆的五位讲解专家担任专业评委。

20180528_004847_673.JPG

20180528_004908_850.JPG

20180528_004925_118.JPG

讲解员们以娴熟的技巧和饱满的热情展示出了属于讲解员的独特风采。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产生了专业组和志愿者组的一等、二等、三等及其优胜奖。评委老师们对所有选手都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帮助他们在比赛中蜕变,在拼搏中成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更专业的技巧传播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博志愿者作为新时期文博工作的重要队伍之一,承担着让文物“说话”、让藏品“活起来”的重要职责。此次“全国高校文博场馆志愿服务与社会教育论坛暨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活动”,促进了高校文博场馆志愿服务与社会教育经验方面的探讨和交流,为新时期高校文博事业发展的新理念、新需求,打造一支学习型、知识型、专业型、服务型的文博工作队伍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做法。

20180528_004950_396.JPG

胡焕芝、刘岸冰
李国兴
档案馆